关于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3 研究路线图 | 第13-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核心内容 | 第16-25页 |
2.1 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演变历程 | 第16-17页 |
2.2 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 | 第17-18页 |
2.3 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相关概念 | 第18-22页 |
2.3.1 倒三角的网状组织结构 | 第18-21页 |
2.3.2 自主经营体 | 第21-22页 |
2.4 战略损益表、日清表和人单酬表 | 第22-25页 |
3 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在互联网+下的实践 | 第25-31页 |
3.1 组织结构的转型创新 | 第25-28页 |
3.1.1 并联平台的生态圈 | 第25-27页 |
3.1.2 小微企业与创客 | 第27-28页 |
3.2 驱动机制的转型创新 | 第28-29页 |
3.2.1 投资驱动平台 | 第28-29页 |
3.2.2 用户付薪平台 | 第29页 |
3.3 机制驱动平台和统一基础平台 | 第29-30页 |
3.4 互联工厂 | 第30-31页 |
4 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1-46页 |
4.1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的价值构成 | 第31-36页 |
4.1.1 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价值判定 | 第31-32页 |
4.1.2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的价值组成 | 第32-36页 |
4.2 商业模式评价指标构建 | 第36页 |
4.2.1 评价目的 | 第36页 |
4.2.2 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 第36页 |
4.3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36-40页 |
4.4 评价方法 | 第40-46页 |
4.4.1 层次分析法(AHP) | 第41-45页 |
4.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5-46页 |
5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评价研究 | 第46-55页 |
5.1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 第46-50页 |
5.1.1 确定各级指标判断矩阵 | 第46-50页 |
5.1.2 层次分析法中各级判断矩阵层次总排序 | 第50页 |
5.2 用模糊评价法评价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 | 第50-53页 |
5.2.1 模糊评价法具体过程 | 第50-53页 |
5.2.2 评价结果的总结 | 第53页 |
5.3 定量分析后综合评价意见 | 第53-54页 |
5.4 优化措施 | 第54-5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一: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专家意见调查表 | 第59-60页 |
附录二: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综合评价水平 | 第60-61页 |
附录三:评价结果统计表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