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5-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的现状 | 第13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INTRODUCTION | 第15-21页 |
第一章 人本主义视阈下的国际法:概念的厘定 | 第21-29页 |
第一节 人本主义之主题说明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人本主义之流变与诠释 | 第22-25页 |
第三节 人本主义视阈下的国际法 | 第25-29页 |
第二章 国际法人本化的法理基础 | 第29-38页 |
第一节 国际法的价值标准体系 | 第29-32页 |
一、国际法的实然性价值标准 | 第30-31页 |
二、国际法的应然性价值标准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从自然权利到国际法人本化的逻辑证成 | 第32-35页 |
第三节 政治现实主义对国际法人本化的诘难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国际法历史演进的人本化考察 | 第38-88页 |
第一节 国际法萌芽时期的人本思想与实践(古代—1648) | 第38-56页 |
一、国际法萌芽时期人本化的实践 | 第38-45页 |
二、国际法萌芽时期人本化的思想渊源 | 第45-56页 |
第二节 近代国际法的人本思想与实践(1648—1914) | 第56-78页 |
一、近代国际法人本化的实践 | 第56-65页 |
二、近代国际法人本化的思想渊源 | 第65-78页 |
第三节 现代国际法的人本思想与实践(1914—1945) | 第78-87页 |
一、现代国际法人本化的实践 | 第78-85页 |
二、现代国际法人本化的思想渊源 | 第85-87页 |
第四节 当代国际法的人本思想与实践(1945—) | 第87-88页 |
第四章 当代国际法人本化的生成机制 | 第88-93页 |
第一节 全球化是推动当代国际法人本化的原动力 | 第88-90页 |
第二节 全球市民社会为当代国际法的人本化奠定基础 | 第90-93页 |
第五章 当代国际法的人本化制度规范与重要问题 | 第93-134页 |
第一节 国际法的人本化与国家主权问题 | 第93-98页 |
一、国际法语境下人与国家的对立与统一 | 第93-94页 |
二、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的人本化与国家主权的交互影响 | 第94-98页 |
第二节 国际法的人本化与人道主义干涉问题 | 第98-106页 |
一、国际法的人本化与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基础 | 第99-100页 |
二、国际法的人本化与对人道主义干涉的限定与制约 | 第100-106页 |
第三节 国际法的人本化与国际人道法 | 第106-116页 |
一、国际人道法的人本化进程 | 第106-110页 |
二、国际人道法的人本化原则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 | 第110-113页 |
三、国际人道法人本化的限度与挑战 | 第113-116页 |
第四节 国际法的人本化与国际人权法 | 第116-126页 |
一、国际法的人本化与国际人权法的关系 | 第116-117页 |
二、国际人权法的国际法人本化因素 | 第117-126页 |
第五节 国际法的其他人本化规则与问题 | 第126-134页 |
一、国际法的主体 | 第126-128页 |
二、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制度 | 第128-129页 |
三、国际刑事法律制度 | 第129-132页 |
四、国际法中的其他人本化制度 | 第132-134页 |
第六章 中国与国际法的人本化 | 第134-146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 第134-140页 |
一、中国人本主义思想的源流 | 第134-136页 |
二、中国人本主义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 第136-140页 |
第二节 中国有关国际法人本化的实践与立场 | 第140-146页 |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与国际法的人本化 | 第141-143页 |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与国际法的人本化 | 第143-146页 |
结论 国际法的人本化:国际法领域中的休谟难题 | 第146-152页 |
一、国际法的人本化“是”什么 | 第146-148页 |
二、国际法人本化:国际法的“价值”命题 | 第148-149页 |
三、国际法人本化的实现:休谟难题的解答 | 第149-151页 |
四、结论与展望 | 第151-152页 |
中外文参考文献 | 第152-16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9-170页 |
后记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