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7-2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7-19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第二节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 | 第25-2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框架 | 第27页 |
第五节 研究的不足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恩施州财政运行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制度环境 | 第28-58页 |
第一节 恩施州人口、民族与经济发展 | 第28-32页 |
一、人口与民族 | 第28-30页 |
(一) 人口情况 | 第28页 |
(二) 民族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二、经济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一) 经济增长较快,总体规模偏小 | 第30页 |
(二)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外向型程度偏低 | 第30-31页 |
(三) 农业人口比重偏高,城乡发展差异过大 | 第31页 |
(四) 财政收入规模过小,财政支出严重依赖转移支付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恩施州财政运行的基础设施 | 第32-35页 |
一、自然资源 | 第32-33页 |
二、基础设施 | 第33-35页 |
第三节 恩施州财政运行的制度环境 | 第35-57页 |
一、民族区域自治 | 第35-41页 |
(一)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 第36-39页 |
(二) 民族区域自治的产生及发展 | 第39-41页 |
二、民族区域自治权 | 第41-47页 |
(一) 民族区域自治权的产生及发展 | 第41-43页 |
(二) 民族区域自治权的主要内容 | 第43-45页 |
(三) 民族区域自治权的特点 | 第45-47页 |
三、财政自治权 | 第47-50页 |
(一) 财政自治的立法权 | 第47-48页 |
(二) 财政资金管理自治权 | 第48页 |
(三) 财政援助的接受权 | 第48-49页 |
(四) 地方税收自主权 | 第49-50页 |
四、民族区域自治下的照顾性财政政策 | 第50-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恩施州财政运行状况 | 第58-100页 |
第一节 恩施州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 第58-75页 |
一、财政支出规模 | 第59-68页 |
(一) 财政支出规模现状 | 第59-61页 |
(二) 财政支出超规模增长 | 第61-65页 |
(三) 财政支出最优规模的测定 | 第65-68页 |
二、财政支出结构 | 第68-75页 |
(一) 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情况 | 第68-71页 |
(二) 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经济效应 | 第71-75页 |
第二节 恩施州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 | 第75-99页 |
一、财政收入规模 | 第76-82页 |
(一) 本级财政收入的变化 | 第76-79页 |
(二) 地域财政收入的变化 | 第79-80页 |
(三) 财政总收入的变化 | 第80-82页 |
二、财政收入基本结构 | 第82-93页 |
(一) 财政收入的构成 | 第82-88页 |
(二) 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 | 第88-91页 |
(三) 财政收入层级结构 | 第91-93页 |
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原因 | 第93-99页 |
(一) 经济发展决定财政收入增长 | 第96页 |
(二) 非即期性和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较大 | 第96-97页 |
(三) 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财政收入增长 | 第97-98页 |
(四) 财政收入来源影响财政收入增长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四章 恩施州财政健康状况 | 第100-121页 |
第一节 恩施州财政健康的衡量指标 | 第100-104页 |
一、财政健康的理解 | 第100-102页 |
二、财政健康指标选择 | 第102-104页 |
(一) 财政收入汲取能力 | 第102页 |
(二)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 第102-104页 |
第二节 恩施州财政健康估计 | 第104-108页 |
一、经济健康状况 | 第104-107页 |
二、财政健康测算及结果 | 第107-108页 |
第三节 恩施州财政健康状况分析 | 第108-120页 |
一、财政健康状况 | 第108-115页 |
(一) 标准财政健康 | 第108-112页 |
(二) 实际财政健康 | 第112-115页 |
二、财政健康状况变化的原因 | 第115-120页 |
(一) 收入的划分拉大了中央与地方收入增长的不平衡 | 第116页 |
(二) 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等 | 第116-117页 |
(三) 转移支付不够规范 | 第117-118页 |
(四) 超越财政收入的可能安排财政支出 | 第118-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五章 恩施州财政健康运行的政策建议 | 第121-145页 |
第一节 重新审视财政运行的特殊性 | 第121-129页 |
一、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特殊因素 | 第121-122页 |
(一) 政治因素 | 第121页 |
(二) 自然因素 | 第121-122页 |
(三) 经济因素 | 第122页 |
(四) 人才因素 | 第122页 |
二、事权的特殊性 | 第122-126页 |
(一) 保障生存和生产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量大 | 第123页 |
(二) 自然灾害救济成为常年性支出 | 第123-124页 |
(三) 各民族的单个需求偏好不能很好满足 | 第124页 |
(四) 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且成本高 | 第124-125页 |
(五) 民族文化的传承需求迫切 | 第125-126页 |
三、财政运行的特殊性 | 第126-129页 |
(一) 财政运行制度安排上的特殊性 | 第126-127页 |
(二) 财政运行环境的特殊性 | 第127-128页 |
(三) 财政运行现实的特殊性 | 第128-129页 |
第二节 落实财政自治权 | 第129-138页 |
一、财政自治权实施取得的成就 | 第129-133页 |
(一) 恢复和发展了地区经济 | 第129-130页 |
(二)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第130-131页 |
(三) 调整理财思路 | 第131-132页 |
(四) 加快财政改革步伐 | 第132-133页 |
(五) 加大对外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 第133页 |
二、财政自治权运用存在的问题 | 第133-136页 |
(一) 缺乏财政自治权意识,依赖性强 | 第134-135页 |
(二) 财政自治权界定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 第135页 |
(三) 财政自治权内容变化频繁,稳定性差 | 第135-136页 |
三、财政自治权的落实 | 第136-138页 |
(一) 加强财政自治权的立法保障 | 第136页 |
(二) 提高财政自治权意识 | 第136-137页 |
(三) 财政政策的倾斜 | 第137-138页 |
第三节 调整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 第138-144页 |
一、转移支付的历史变迁 | 第138-141页 |
(一) 财政补助时期 | 第138-139页 |
(二) 分级包干时期 | 第139页 |
(三)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时期 | 第139-141页 |
二、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 | 第141-143页 |
(一) 税收返还均衡绩效较低 | 第141页 |
(二) 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低 | 第141-142页 |
(三) 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不合理 | 第142页 |
(四) 资金运行路线单一 | 第142-143页 |
三、优化转移支付制度 | 第143-144页 |
(一) 调整转移支付结构 | 第143-144页 |
(二) 规范转移支付分配方法 | 第144页 |
(三) 合理的政策倾斜 | 第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2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52-153页 |
后记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