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9页 |
1 本文的理论方法 | 第9-18页 |
1.1 本文工作简介 | 第9-10页 |
1.2 类锂As~(30+)离子的波函数 | 第10-11页 |
1.3 类锂As~(30+)离子能量的计算 | 第11-14页 |
1.3.1 非相对论能量的计算 | 第11页 |
1.3.2 离子实修正与高阶角动量外推对体系能量的贡献 | 第11-12页 |
1.3.3 相对论和质量极化效应对能量的修正 | 第12-13页 |
1.3.4 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 | 第13-14页 |
1.3.5 高阶相对论效应 | 第14页 |
1.4 类锂As~(30+)离子能级的精细结构 | 第14-15页 |
1.5 单通道量亏理论 | 第15-16页 |
1.6 半经验方法 | 第16页 |
1.7 振子强度 | 第16-18页 |
1.7.1 偶极振子强度 | 第16-17页 |
1.7.2 振子强度外推 | 第17-18页 |
2 类锂As~(30+)离子1s~2ns-1s~2n'p态(2≤n≤9)全能域研究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8-40页 |
2.1 As~(30+)离子能级结构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8-34页 |
2.1.1 As~(30+)非相对论能量计算结果 | 第18-24页 |
2.1.2 As~(30+)离子一级修正、QED及高阶相对论修正对总能量的贡献 | 第24-26页 |
2.1.3 电离能、激发能和跃迁能的计算结果 | 第26-33页 |
2.1.4 精细结构劈裂 | 第33-34页 |
2.2 量子数亏损及其半经验展开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2.3 类锂As~(30+)离子1s~2nl(l=0,1)的振子强度的计算结果 | 第38-4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