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贷规模及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国外学者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 | 第15-20页 |
1.3 研究的结构安排及创新点 | 第20-22页 |
1.3.1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1.3.3 论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信贷规模及结构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 | 第22-29页 |
2.1 信贷与通货膨胀关系理论概述 | 第22-24页 |
2.1.1 信贷规模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第22页 |
2.1.2 信贷行业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第22-23页 |
2.1.3 信贷期限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第23-24页 |
2.1.4 信贷质量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第24页 |
2.2 信贷与货币供应关系理论 | 第24-26页 |
2.2.1 货币乘数对信贷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解释 | 第24-25页 |
2.2.2 后凯恩斯学派内生货币假说 | 第25-26页 |
2.3 货币与通货膨胀关系理论 | 第26-29页 |
2.3.1 古典货币数量论 | 第26-27页 |
2.3.2 一般均衡理论 | 第27-28页 |
2.3.3 货币主义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 第28-29页 |
第3章 我国信贷的规模及结构与通货膨胀的状况 | 第29-43页 |
3.1 我国信贷规模分析 | 第29-34页 |
3.1.1 我国信贷规模现状 | 第29-30页 |
3.1.2 我国信贷增长特点 | 第30-31页 |
3.1.3 我国信贷资金来源 | 第31-33页 |
3.1.4 我国信贷规模的形成原因 | 第33-34页 |
3.2 我国信贷结构分析 | 第34-39页 |
3.2.1 我国信贷行业结构 | 第34-36页 |
3.2.2 我国信贷期限结构 | 第36-38页 |
3.2.3 我国信贷质量结构 | 第38-39页 |
3.3 我国通货膨胀分析 | 第39-41页 |
3.3.1 我国通货膨胀历史 | 第39-40页 |
3.3.2 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特征 | 第40页 |
3.3.3 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成因 | 第40-41页 |
3.4 我国信贷规模及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浅析 | 第41-43页 |
3.4.1 我国信贷规模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第41-42页 |
3.4.2 我国信贷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第42-43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 | 第43-61页 |
4.1 研究方法介绍及数据选择 | 第43-44页 |
4.1.1 ADF 单位根检验 | 第43页 |
4.1.2 协整检验 | 第43页 |
4.1.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3-44页 |
4.1.4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4页 |
4.1.5 方差分解 | 第44页 |
4.2 我国信贷规模与通货膨胀关系实证检验 | 第44-50页 |
4.2.1 模型与数据说明 | 第44-45页 |
4.2.2 数据分析 | 第45-50页 |
4.3 我国信贷结构与通货膨胀关系实证检验 | 第50-58页 |
4.3.1 模型与数据说明 | 第50-51页 |
4.3.2 数据分析 | 第51-58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4.5 实证结果的经济指导意义 | 第60-61页 |
第5章 对策建议 | 第61-65页 |
5.1 合理控制信贷规模与平衡信贷结构 | 第61-62页 |
5.2 发展多样融资方式与降低银行非理性放贷行为 | 第62-63页 |
5.3 积极发挥存贷利率的中介作用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