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1 破产重整的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2 破产重整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2.2.1 营运价值论 | 第24页 |
2.2.2 社会政策论 | 第24页 |
2.2.3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4-25页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页 |
2.3 破产重整的制度环境 | 第25-26页 |
2.4 破产重整的现状分析 | 第26-30页 |
第三章 ST凤凰的基本状况 | 第30-36页 |
3.1 ST凤凰的企业概况 | 第30-31页 |
3.1.1 公司发展情况 | 第30页 |
3.1.2 股东持股情况 | 第30-31页 |
3.2 ST凤凰财务状况由盛转衰的表现 | 第31-32页 |
3.2.1 自身“造血功能”不足,获利性差 | 第31页 |
3.2.2 资产规模缩水,发展能力萎缩 | 第31-32页 |
3.2.3 高负债率和低流动性导致风险加大 | 第32页 |
3.3 ST凤凰由盛转衰的原因 | 第32-36页 |
3.3.1 内部原因 | 第32-34页 |
3.3.2 外部原因 | 第34-36页 |
第四章 ST凤凰破产重整案例分析 | 第36-43页 |
4.1 ST凤凰破产重整的动因 | 第36-39页 |
4.1.1 ST凤凰的自身重整需求 | 第36-37页 |
4.1.2 顺航海运参与重整动因 | 第37-38页 |
4.1.3 母公司的“保凤凰,弃长油” | 第38页 |
4.1.4 地方政府参与重整动因 | 第38-39页 |
4.2 ST凤凰破产重整的过程 | 第39-40页 |
4.3 ST凤凰破产重整方案 | 第40-41页 |
4.3.1 债权分类 | 第40页 |
4.3.2 债权偿付方案 | 第40页 |
4.3.3 经营方案 | 第40-41页 |
4.4 ST凤凰重整障碍分析 | 第41-43页 |
4.4.1 国有产权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 第41页 |
4.4.2 民营企业家陈德顺的资金压力 | 第41页 |
4.4.3 各利益相关方难以协调 | 第41-43页 |
第五章 ST凤凰重整的绩效研究 | 第43-58页 |
5.1 绩效研究 | 第43-56页 |
5.1.1 市场绩效 | 第43-46页 |
5.1.2 财务绩效 | 第46-56页 |
5.2 重整中存在的问题 | 第56-58页 |
5.2.1 财务状况未根本改善 | 第56页 |
5.2.2 国有资产流失 | 第56-57页 |
5.2.3 过度依赖政府补助 | 第57页 |
5.2.4 整合风险难以解决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8-64页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6.2 建议 | 第59-62页 |
6.2.1 慎重选择重组方 | 第59-60页 |
6.2.2 注重重整的实质 | 第60页 |
6.2.3 政府行为适度引导,顺应市场规律是重整的关键 | 第60-61页 |
6.2.4 保障债权人及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完善上市公司重整制度 | 第61页 |
6.2.5 强化破产清算的地位,避免“坏”企业破坏重整而转嫁负担 | 第61-62页 |
6.3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