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4-15页 |
引言 | 第15-30页 |
1 研究的背景 | 第15-26页 |
1.1 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术中压疮现状 | 第15-21页 |
1.2 手术三时段护理的现状 | 第21-25页 |
1.3 腔镜食管癌手术病人术中压疮的现存问题 | 第25-26页 |
2 操作性定义 | 第26-27页 |
3 理论框架 | 第27-28页 |
4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5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6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30-40页 |
1 研究设计 | 第30页 |
2 研究对象 | 第30-31页 |
2.1 纳入标准 | 第30页 |
2.2 排除标准 | 第30页 |
2.3 退出标准 | 第30-31页 |
2.4 样本量估算 | 第31页 |
2.5 样本分组 | 第31页 |
3 研究设计和方法 | 第31-37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31页 |
3.2 对照组 | 第31-34页 |
3.3 干预组 | 第34-37页 |
4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37-38页 |
4.1 观察项目 | 第37-38页 |
4.2 资料收集 | 第38页 |
5 伦理原则 | 第38-39页 |
5.1 知情同意原则 | 第38页 |
5.2 保密原则 | 第38-39页 |
5.3 不伤害原则 | 第39页 |
5.4 有益原则 | 第39页 |
6 质量控制 | 第39页 |
7 统计学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 | 第40-45页 |
1 两组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40-41页 |
2 两组病人在干预前生命体征以及NRS评分的比较 | 第41页 |
3 两组病人血管活性药物、出血量、体位摆放时间的比较 | 第41页 |
4 两组病人术中体温的比较 | 第41-42页 |
5 术后即刻、6h、24h压疮病人数量 | 第42页 |
6 术后 24h内两组病人压疮发生率比较 | 第42-43页 |
7 术后 24h内两组病人压疮分期比较 | 第43页 |
8 两组护士专业能力和手术配合满意度比较 | 第43-45页 |
讨论 | 第45-50页 |
1 手术三时段护理模式可减少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病人的术中压疮发生率 | 第45-46页 |
2 对压疮预防小组进行培训,有效的缩短了手术的时间,改善术中病人体温,提升护理质量 | 第46-48页 |
3 手术病人皮肤管理记录单可以进一步的提醒和监督护士做好预防术中压疮的工作,并方便病房护士了解术中病人情况。 | 第48-49页 |
4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49-50页 |
4.1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49页 |
4.2 本研究的展望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综述 术中压疮评估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第55-62页 |
1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 第55-56页 |
1.1 护理临床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 第55-56页 |
1.2 术中压疮风险因素评估量表 | 第56页 |
2 引发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 | 第56-59页 |
2.1 病人自身危险因素 | 第57-58页 |
2.2 手术相关危险因素 | 第58-59页 |
3 小结 | 第59-60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一) | 第62-63页 |
附录(二) | 第63-64页 |
附录(三) | 第64-65页 |
附录(四) | 第65-66页 |
附录(五) | 第66-67页 |
附录(六)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