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4页 |
1.2.1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 第16-21页 |
1.2.2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 | 第21-23页 |
1.2.3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评价研究 | 第23-24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4-2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5-2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8-44页 |
2.1 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理论 | 第28-34页 |
2.1.1 公共服务、公共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 | 第28-29页 |
2.1.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系统 | 第29-33页 |
2.1.3 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第33-34页 |
2.2 政府的分类与职能 | 第34-36页 |
2.2.1 政府的分类 | 第34-35页 |
2.2.2 政府的职能 | 第35-36页 |
2.3 地方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 | 第36-39页 |
2.3.1 地方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含义 | 第36页 |
2.3.2 地方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原则 | 第36-38页 |
2.3.3 地方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 | 第38-39页 |
2.4 地方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分析 | 第39-44页 |
2.4.1 相关能力评价理论 | 第39-40页 |
2.4.2 地方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要素 | 第40-44页 |
第三章 地方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4-68页 |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4-49页 |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4-45页 |
3.1.2 指标体系构建的程序 | 第45页 |
3.1.3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5-49页 |
3.2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49-68页 |
3.2.1 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 第49页 |
3.2.2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49-58页 |
3.2.3 基于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8-68页 |
第四章 陕西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证分析 | 第68-76页 |
4.1 陕西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获取能力分析 | 第68-71页 |
4.1.1 资金投入力度逐年上升,占财政支出比重较低 | 第68页 |
4.1.2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基本保持稳定,但结构失衡 | 第68-70页 |
4.1.3 信息渠道增加,但以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为主 | 第70-71页 |
4.2 陕西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能力分析 | 第71-72页 |
4.2.0 效率性价值目标转变为优先公平性 | 第71页 |
4.2.1 规划意识薄弱,且重复性较高 | 第71页 |
4.2.2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意识不高,资源配置仍以政府为主 | 第71-72页 |
4.3 陕西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利用能力分析 | 第72-76页 |
4.3.1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量发展缓慢 | 第72-73页 |
4.3.2 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城乡发展不均衡同时存在 | 第73页 |
4.3.3 居民参与度增强,但文化满足感不足 | 第73-76页 |
第五章 提升陕西省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76-84页 |
5.1 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渠道 | 第76-77页 |
5.1.1 确立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费稳定增长机制 | 第76页 |
5.1.2 创新财政转移支付 | 第76-77页 |
5.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 第77-78页 |
5.2.1 壮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规模 | 第77页 |
5.2.2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素质 | 第77-78页 |
5.2.3 保持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适当的比例 | 第78页 |
5.3 畅通居民利益表达渠道,建立起双向信息传递机制 | 第78-79页 |
5.3.1 提高居民文化需求表达的权利意识 | 第78页 |
5.3.2 拓宽居民需求表达的渠道 | 第78-79页 |
5.3.3 创新政府回应制度 | 第79页 |
5.4 规划要将长期与短期结合,关注需求差异 | 第79-80页 |
5.4.1 坚持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 | 第79页 |
5.4.2 因时因地供给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 | 第79-80页 |
5.5 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市场 | 第80-81页 |
5.5.1 健全政府购买制度 | 第80页 |
5.5.2 完善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扶持政策 | 第80-81页 |
5.6 统筹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 第81-84页 |
5.6.1 完善城乡供给一体化机制 | 第81-82页 |
5.6.2 加大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4-8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4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84-8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附录 | 第86-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作者简介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