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现况 | 第10-11页 |
二、昼夜节律中松果体及褪黑素的生物学作用 | 第11-12页 |
三、小RNA | 第12-13页 |
四、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学机制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MIR3753P、RASD1及CRY1在HIBD新生大鼠松果体中的表达变化 | 第14-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20页 |
1. 实验动物和主要材料 | 第14-16页 |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16-19页 |
3. 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研究结果 | 第20-24页 |
1. HIBD模型建立 | 第20页 |
2. miR3753p在HIBD后松果体中的表达变化 | 第20-21页 |
3. Rasd1 mRNA在HIBD后松果体中的表达变化 | 第21-22页 |
4. miR3753p及Rasd1 mRNA表达变化比较 | 第22页 |
5. Cry 1 mRNA在HIBD后松果体中的表达变化 | 第22-23页 |
6. Cry1及Rasd1在HIBD后松果体中的mRNA表达变化比较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28页 |
第二部分 MIR3753P靶基因RASD1的验证 | 第28-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6页 |
1. 主要材料 | 第28-29页 |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29-36页 |
3. 统计分析 | 第36页 |
研究结果 | 第36-38页 |
1.miR3753p与靶基因Rasd1的结合位点的生物学预测 | 第36-37页 |
2.HEK 293T细胞转染 | 第37页 |
3.验证Rasd1是mi R3753p的靶基因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综述 | 第49-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第57-58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及待发表文章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