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优传输理论的点云采样算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注释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点云获取技术的发展 | 第11-13页 |
1.1.2 点云数据存在的缺陷 | 第13-14页 |
1.1.3 点云采样技术面临的挑战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蓝噪采样算法 | 第19-28页 |
2.1 泊松盘采样方法 | 第19-22页 |
2.2 铺砌采样方法 | 第22-24页 |
2.3 优化采样方法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最优传输理论的点云采样算法 | 第28-43页 |
3.1 问题概述及相关工作 | 第28-30页 |
3.1.1 最优传输理论 | 第28-29页 |
3.1.2 Wasserstein重心 | 第29-30页 |
3.2 蓝噪采样算法建模 | 第30-34页 |
3.2.1 模型表达 | 第30-32页 |
3.2.2 模型求解 | 第32-33页 |
3.2.3 点云处理 | 第33-34页 |
3.3 算法分析与比较 | 第34-39页 |
3.3.1 常密度采样 | 第34-35页 |
3.3.2 自适应采样 | 第35-36页 |
3.3.3 熵正则化参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4 采样比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5 时间复杂度 | 第39页 |
3.4 采样应用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多类采样算法 | 第43-57页 |
4.1 问题的概述及相关工作 | 第43-44页 |
4.2 多类采样算法建模 | 第44-47页 |
4.2.1 模型表达 | 第44-45页 |
4.2.2 数值优化 | 第45-46页 |
4.2.3 算法流程 | 第46-47页 |
4.3 多类采样算法的分析与比较 | 第47-53页 |
4.3.1 多类常密度采样 | 第47-51页 |
4.3.2 多类自适应采样 | 第51-52页 |
4.3.3 多类点云采样 | 第52-53页 |
4.3.5 时间复杂度 | 第53页 |
4.4 多类采样应用 | 第53-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7-59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57页 |
5.2 未来工作及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