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群众文化事业论文

吕洞山区苗族村落的文化特色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选题背景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7页
        一、村落形态研究第11-12页
        二、村落文化特色研究第12-14页
        三、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经济研究第14页
        四、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第14-16页
        五、少数民族特色村落保护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7-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7页
        二、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8-19页
        一、研究方法第18页
        二、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吕洞山区苗族村落形态研究第19-34页
    第一节 吕洞山区田野点概况第19-21页
        一、地理区位第19-20页
        二、时间范围第20页
        三、研究对象第20-21页
    第二节 人与神:村落中的主体形态第21-25页
        一、人:村落文化的创造者和参与者第21-23页
        二、神:村落信仰文化的核心体系第23-25页
    第三节 文与史:村落中的精神形态第25-28页
        一、文:村落中的人文精神第25-27页
        二、史:村落的流变历程第27-28页
    第四节 地、产、景:村落中的物质形态第28-34页
        一、地:村落中的自然景观第29页
        二、产:村落中的生计方式第29-30页
        三、景:村落中的空间场境第30-34页
第三章 吕洞山苗族村落文化特色研究第34-55页
    第一节 吕洞山苗族鼓舞文化第34-39页
        一、苗鼓的起源第34-35页
        二、苗鼓的演变与艺术特征第35-37页
        三、苗鼓的社会功能与变迁第37-39页
    第二节 吕洞山民居建筑文化第39-45页
        一、建筑源流第39页
        二、选址及布局特点第39-40页
        三、建造形态特点第40-42页
        四、建筑格局特点第42-43页
        五、文化内涵第43-45页
    第三节 吕洞山印山高腔文化第45-49页
        一、文化内涵第45-46页
        二、艺术特征第46-48页
        三、多元文化的产物第48页
        四、文化功能第48-49页
    第四节 吕洞山苗傩戏文化第49-55页
        一、文化的缘起第49-50页
        二、艺术特征第50-52页
        三、音乐表现形式第52-53页
        四、社会功能第53-55页
第四章 吕洞山村落文化的保护第55-64页
    第一节 吕洞山村落文化面临的问题第55-59页
        一、文化功能的弱化第55-56页
        二、文化保护机制不健全第56-58页
        三、市场化、利益化、泛娱乐化突显第58-59页
    第二节 吕洞山村落文化的保护原则第59-62页
        一、找准保护的主体力量第59-60页
        二、挖掘保护的根本动力第60-61页
        三、注重文化保护的选择性第61-62页
    第三节 吕洞山村落文化保护措施第62-64页
        一、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对民族文化源头进行保护。第62页
        二、更新和完善民族文化保护机制第62-63页
        三、建立健全民族文化运行的市场机制第63-64页
结语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省文化产业因素评价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下一篇:社区营造视角下德夯苗寨民族文化旅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