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7-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8-2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3-2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5-27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2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27-35页 |
2.1 文化产业相关概念 | 第27-30页 |
2.1.1 文化产业定义及分类 | 第27-29页 |
2.1.2 文化产业的特征 | 第29-30页 |
2.2 文化产业相关理论 | 第30-32页 |
2.2.1 产业组织理论 | 第30-31页 |
2.2.2 产业结构理论 | 第31-32页 |
2.2.3 产业关联理论 | 第32页 |
2.3 灰色关联分析 | 第32-35页 |
2.3.1 灰色关联分析基本含义 | 第32页 |
2.3.2 模型方法介绍 | 第32-33页 |
2.3.3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优点 | 第33-34页 |
2.3.4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可行性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山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因素评价体系构建 | 第35-43页 |
3.1 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第35-38页 |
3.2 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方法选择 | 第38-43页 |
3.2.1 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 | 第38-39页 |
3.2.2 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9-41页 |
3.2.3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3-53页 |
4.1 数据来源与整理 | 第43页 |
4.2 实证过程 | 第43-44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44-53页 |
4.3.1 总体关联度状况分析 | 第44-46页 |
4.3.2 各项因素分析 | 第46-50页 |
4.3.3 存在问题 | 第50-53页 |
第五章 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 第53-59页 |
5.1 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建立 | 第53-54页 |
5.1.1 加强文化开放性,开放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 第53-54页 |
5.1.2 强化人才培养,增强地区吸引力 | 第54页 |
5.2 文化资源整合与合理配置 | 第54-55页 |
5.2.1 合理利用文化投融资,健全资金支撑体系 | 第54-55页 |
5.2.2 文化资源要素合理调配布局 | 第55页 |
5.3 推进文化资源产品化,提高科技转化率 | 第55-56页 |
5.3.1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文化产品创新 | 第55页 |
5.3.2 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产品创作流程 | 第55-56页 |
5.3.3 延长文化产品产业链 | 第56页 |
5.4 扩大市场需求,创新营销模式 | 第56-57页 |
5.4.1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文化消费观念转变 | 第56-57页 |
5.4.2 准确定位用户,挖掘用户需求 | 第57页 |
5.4.3 提升文化产品消费体验 | 第57页 |
5.5 增强产业联动发展效应,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