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对外经济关系论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选择--以中亚五国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第10-12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页
        1.3.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3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3-14页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3页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境外产业园区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第14-21页
    2.1 境外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第14-16页
        2.1.1 境外产业园区的定义第14页
        2.1.2 境外产业园区的性质与特点第14-15页
        2.1.3 境外产业园区的建设流程第15-16页
    2.2 境外产业园区的相关理论第16-20页
        2.2.1 产业集群理论第16-18页
        2.2.2 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第18-20页
    2.3 飞地经济理论第20-21页
第三章 新加坡境外苏州工业园区经验借鉴第21-25页
    3.1 新加坡境外苏州工业园建设背景及现状第21-22页
        3.1.1 建设背景第21页
        3.1.2 园区概况第21-22页
    3.2 新加坡境外苏州工业园发展模式的特点第22-23页
        3.2.1 组织管理先进第22-23页
        3.2.2 运营模式有效第23页
        3.2.3 产业结构明确第23页
    3.3 新加坡境外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借鉴第23-25页
        3.3.1 园区建设应由政府来支持第23-24页
        3.3.2 园区运行应由完善法规作保障第24页
        3.3.3 园区发展应由优势产业做主导第24-25页
第四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建设背景及影响因素第25-33页
    4.1 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类型第25-27页
        4.1.1 中国境外园区的发展现状第25-26页
        4.1.2 中国境外园区的类型第26-27页
    4.2 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的国际与经济环境第27-28页
        4.2.1 国际形势的必然性第27页
        4.2.2 国内发展的阶段性第27-28页
        4.2.3 国内政策发展现状第28页
        4.2.4 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第28页
    4.3 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的动因及障碍第28-33页
        4.3.1 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境外产业园区的内部条件第29-30页
        4.3.2 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境外产业园区的推动力第30-31页
        4.3.3 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境外产业园区障碍第31-33页
第五章中国在中亚五国建设境外产业园区模式的选择第33-39页
    5.1 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规划第34-35页
        5.1.1 多元合作原则第34页
        5.1.2 产业发展原则第34页
        5.1.3 科学分区原则第34页
        5.1.4 用地集约原则第34-35页
    5.2 中国在中亚五国建设境外产业园区产业定位第35-37页
        5.2.1 哈萨克斯坦的产业重点投资领域第35页
        5.2.2 吉尔吉斯斯的产业重点投资领域第35-36页
        5.2.3 塔吉克斯坦的产业重点投资领域第36页
        5.2.4 乌兹别克斯坦的产业重点投资领域第36页
        5.2.5 土库曼斯坦的产业重点投资领域第36-37页
    5.3 中国在中亚国家建设境外园区的模式选择第37-39页
第六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的实现路径及保障第39-44页
    6.1 实现路径第39-41页
        6.1.1 前期调研阶段:东道国考察与战略制定第39-40页
        6.1.2 中期布局阶段:园区建设与企业入驻第40页
        6.1.3 后期调整阶段:保障措施完善与运营体系维护第40-41页
    6.2 保障措施第41-44页
        6.2.1 政府层面:主导机制第41-42页
        6.2.2 园区层面:管理机制第42-43页
        6.2.3 行业协会层面:辅助机制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消费引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究
下一篇: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国内段“产业带”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