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全球经济复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 第9页 |
1.1.2 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 第9-10页 |
1.1.3 甘肃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5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及内涵 | 第15-16页 |
2.1.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规律 | 第16-1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32页 |
3.1 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分布和重点产业 | 第20-28页 |
3.1.1 产业区域分布 | 第20-23页 |
3.1.2 重点产业 | 第23-28页 |
3.2 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 第28-29页 |
3.2.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 第28页 |
3.2.2 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 第28页 |
3.2.3 产业科技创新初见成效 | 第28-29页 |
3.2.4 特色产业集群初见规模 | 第29页 |
3.2.5 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效果明显 | 第29页 |
3.3 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2页 |
3.3.1 产业创新能力不强,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 第29-31页 |
3.3.2 过于依赖传统产业发展 | 第31页 |
3.3.3 区域竞争压力大 | 第31页 |
3.3.4 企业融资困难 | 第31页 |
3.3.5 人才流失严重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水平和产业创新效率评价 | 第32-45页 |
4.1 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水平评价 | 第32-39页 |
4.1.1 方法介绍 | 第32-33页 |
4.1.2 数据选取和指标体系构建 | 第33-35页 |
4.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5-39页 |
4.2 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评价 | 第39-45页 |
4.2.1 方法介绍 | 第39-41页 |
4.2.2 数据选取和指标体系构建 | 第41-43页 |
4.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的选择 | 第45-51页 |
5.1 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 第45-46页 |
5.2 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分析 | 第46-48页 |
5.3 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的选择 | 第48-51页 |
5.3.1 合作创新模式 | 第48-49页 |
5.3.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 | 第49页 |
5.3.3 集群创新模式 | 第49页 |
5.3.4 协同创新模式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1-54页 |
6.1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建设 | 第51-53页 |
6.1.1 技术创新体系 | 第51页 |
6.1.2 高端人才体系 | 第51-52页 |
6.1.3 市场推广示范体系 | 第52页 |
6.1.4 产业金融支撑体系 | 第52页 |
6.1.5 产业国际对接平台 | 第52-53页 |
6.2 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机制 | 第53-54页 |
6.2.1 从体制和政策入手,提升创新体系运行质量 | 第53页 |
6.2.2 构筑新兴产业链条,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 第53页 |
6.2.3 构建产业技术联盟,实现产学研创新平台 | 第53页 |
6.2.4 坚持双轮驱动机制,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 第53-54页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54-55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5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