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7-20页 |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20-28页 |
2.1 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1.1 MM理论 | 第20页 |
2.1.2 风险分承理论 | 第20页 |
2.1.3 税收理论 | 第20-21页 |
2.1.4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1页 |
2.1.5 控制权稀释理论 | 第21页 |
2.1.6 现金可持有理论 | 第21-22页 |
2.2 并购支付方式类型及比较分析 | 第22-25页 |
2.2.1 现金支付 | 第22页 |
2.2.2 股票支付 | 第22-23页 |
2.2.3 混合支付 | 第23-24页 |
2.2.4 其他支付方式 | 第24-25页 |
2.3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8页 |
2.3.1 控制权因素 | 第25页 |
2.3.2 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 | 第25-26页 |
2.3.3 并购方融资能力 | 第26页 |
2.3.4 法律法规 | 第26页 |
2.3.5 资本市场环境 | 第26-27页 |
2.3.6 税收政策 | 第27页 |
2.3.7 被并购方的特征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我国并购支付现状分析 | 第28-39页 |
3.1 我国并购交易的基本概况 | 第28-31页 |
3.1.1 我国并购交易基本趋势分析 | 第28-30页 |
3.1.2 我国并购交易规模变化分析 | 第30-31页 |
3.2 我国并购支付方式现状 | 第31-35页 |
3.2.1 我国并购支付方式类型分析 | 第31-33页 |
3.2.2 并购支付方式与交易规模分析 | 第33-35页 |
3.3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5-39页 |
3.3.1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3.3.2 造成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并购支付现状的原因 | 第37-39页 |
第四章 艾派克并购利盟国际支付方式选择案例分析 | 第39-58页 |
4.1 并购案例介绍 | 第39-45页 |
4.1.1 并购双方背景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4.1.2 并购双方财务数据及股东结构 | 第40-42页 |
4.1.3 并购动因 | 第42-43页 |
4.1.4 艾派克并购利盟国际的并购框架和内容 | 第43-45页 |
4.2 艾派克并购利盟国际支付方式选择分析 | 第45-51页 |
4.2.1 艾派克并购利盟国际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4.2.2 现金支付方式分析 | 第46-48页 |
4.2.3 股票支付方式分析 | 第48-51页 |
4.3 艾派克并购利盟的支付方式选择 | 第51-52页 |
4.4 案例支付方式评价及支付方式方案设计 | 第52-58页 |
4.4.1 并购后对艾派克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2 并购支付方式设计 | 第53-55页 |
4.4.3 案例启示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8-6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