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黄河李家峡—公伯峡段活动断裂与滑坡灾害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活动构造与地质灾害相关性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滑坡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估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第19-30页
    2.1 地形地貌第19-21页
        2.1.1 平原地貌第19-20页
        2.1.2 丘陵地貌第20页
        2.1.3 山地地貌第20-21页
    2.2 地层岩性第21-24页
        2.2.1 前新生界地层第21-23页
        2.2.2 新生界地层第23-24页
    2.3 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第24-25页
    2.4 气象与水文地质特征第25-28页
        2.4.1 气象特征第25-26页
        2.4.2 水文地质特征第26-28页
    2.5 植被生态及人类工程活动第28-30页
        2.5.1 植被生态第28页
        2.5.2 人类工程活动第28-30页
第3章 活动断裂分布特征及其与滑坡灾害相关性分析第30-48页
    3.1 研究区主控活动断裂第30-37页
        3.1.1 拉脊山断裂带第30-32页
        3.1.2 德欠寺—阿什贡断裂第32-33页
        3.1.3 文都大寺断裂带(文都大寺断裂)第33-35页
        3.1.4 积石山断裂西缘断裂(马儿坡断裂)第35-36页
        3.1.5 松坝断裂第36-37页
    3.2 研究区区域演化研究第37-41页
        3.2.1 昆黄运动隆升阶段第38-39页
        3.2.2 第四纪以来研究区演化过程动力学分析第39-41页
        3.2.3 研究区内活动断裂第41页
    3.3 滑坡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第41-48页
        3.3.1 滑坡分布距离效应研究第42-44页
        3.3.2 断裂带上/下盘效应分析第44-46页
        3.3.3 滑坡分布与地震关系第46-47页
        3.3.4 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典型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研究第48-63页
    4.1 查汗都斯水库滑坡第48-55页
        4.1.1 滑坡位置第48页
        4.1.2 滑坡基本特征第48-51页
        4.1.3 滑坡形成条件及机理分析第51-52页
        4.1.4 稳定性评价第52-55页
    4.2 都河浪滑坡第55-63页
        4.2.1 概述第55-56页
        4.2.2 基本特征及物质组成第56-59页
        4.2.3 机理分析第59-60页
        4.2.4 稳定性评价第60-61页
        4.2.5 综合评价第61-63页
第5章 基于GIS研究区滑坡危险性评价第63-83页
    5.1 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第64-67页
        5.1.1 主要评价方法第64-65页
        5.1.2 选取评价模型第65-67页
    5.2 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第67-78页
        5.2.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第67-68页
        5.2.2 单要素图的生成第68-75页
        5.2.3 权重值确立第75-76页
        5.2.4 易发性区划第76-77页
        5.2.5 易发性区划评价第77-78页
    5.3 危险性评价第78-83页
        5.3.1 建立分析模型第78-79页
        5.3.2 诱发条件分析第79-80页
        5.3.3 权重确立第80-81页
        5.3.4 危险性区划第81页
        5.3.5 危险性区划评价第81-8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6页
    6.1 结论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附录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模拟边坡弱震响应与边坡强震响应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山间盆地及地下衬砌隧道对斜入射地震波的三维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