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

潜在药用载体离子交换纤维载药系统的研究及评价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5页
前言第16-23页
    1 离子交换技术的研究状况第16-17页
    2 离子交换材料的形态结构与分类第17-18页
    3 动力学及热力学离子交换模型第18-19页
    4 离子交换材料在制剂中的应用第19页
    5 研究离子交换纤维作为药剂载体的意义和目的第19-21页
    参考文献第21-23页
第一章 药物及离子交换纤维理化性质的研究第23-40页
    1 仪器与材料第23页
    2 实验与结果第23-37页
        2.1 离子交换纤维的理化性质第23-28页
            2.1.1 纤维的处理第23-24页
            2.1.2 表面形态第24-25页
            2.1.3 溶胀度第25页
            2.1.4 全交换容量和pKa第25-27页
            2.1.5 密度第27-28页
        2.2 模型药物的理化性质第28-32页
            2.2.1 分析方法第29-31页
                2.2.1.1 测定波长第29页
                2.2.1.2 标准曲线第29-30页
                2.2.1.3 稳定性第30页
                2.2.1.4 精密度第30-31页
            2.2.2 溶解度第31页
            2.2.3 pKa第31页
            2.2.4 油水分配系数第31-32页
        2.3 药物纤维复合物的结合机理第32-37页
            2.3.1 阴离子药物纤维复合物第33-35页
                2.3.1.1 表面形态第33页
                2.3.1.2 差示热分析第33页
                2.3.1.3 红外光谱第33-35页
                2.3.1.4 X-射线衍射第35页
            2.3.2 阳离子药物纤维复合物第35-37页
                2.3.2.1 表面形态第35-36页
                2.3.2.2 差示热分析第36-37页
                2.3.2.3 红外光谱第37页
    3 讨论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第二章 药物与离子交换纤维交换动力学及热力学的研究第40-63页
    1 仪器与材料第40页
    2 实验与结果第40-60页
        2.1 动态和静态交换动力学第40-56页
            2.1.1 动态交换动力学第41-43页
                2.1.1.1 流速第41-42页
                2.1.1.2 药物浓度第42-43页
            2.1.2 静态交换动力学第43-56页
                2.1.2.1 传统交换动力学第43-51页
                2.1.2.2 对峙交换动力学理论第51-56页
                2.1.2.3 pH 对交换量的影响第56页
        2.2 交换热力学第56-60页
    3 讨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第三章 纤维载药和释药的理论模型的建立及其验证第63-73页
    1 仪器与材料第63页
    2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63-67页
        2.1 纤维载药数学模型第64-66页
        2.2 药物纤维释放数学模型第66-67页
    3 实验与结果第67-71页
        3.1 影响药物纤维载药的因素第67-69页
            3.1.1 药物初浓度第67-68页
            3.1.2 溶液体积第68-69页
        3.2 影响释药的因素第69-71页
            3.2.1 载药量第69-70页
            3.2.2 氯化钠浓度第70页
            3.2.3 纤维载药分数第70-71页
    4 讨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3页
第四章 药物纤维动态释药行为的研究第73-82页
    1 仪器与材料第73页
    2 药物纤维释放数学模型第73-76页
    3 影响药物纤维动态释放的因素第76-79页
        3.1 离子强度第77页
        3.2 流速第77-78页
        3.3 药物纤维复合物量第78-79页
        3.4 竞争离子种类第79页
    4 讨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2页
第五章 离子交换纤维包衣及干混悬剂第82-94页
    1 仪器与材料第82页
    2 双氯芬酸钠纤维(DI) 释放度第82页
    3 双氯芬酸钠缓释纤维微囊(DIM) 的制备第82-89页
        3.1 衣膜处方及工艺第83-87页
            3.1.1 溶媒系统的选择第83-84页
            3.1.2 增塑剂的选择第84页
            3.1.3 衣膜用量第84-85页
            3.1.4 包衣液浓度第85页
            3.1.5 增塑剂用量第85-86页
            3.1.6 致孔剂第86-87页
        3.2 包衣工艺因素的研究第87-89页
            3.2.1 搅拌强度第87页
            3.2.2 固化温度第87-88页
            3.2.3 固化时间第88页
            3.2.4 衣膜处方及工艺参数第88-89页
    4 混悬剂的制备第89-92页
        4.1 混悬介质密度第89-90页
        4.2 助悬剂的选择第90-91页
            4.2.1 混悬介质流变学曲线第90-91页
            4.2.2 助悬效果的评价第91页
        4.3 缓释干混悬剂处方的确定及质量评价第91-92页
    5 讨论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4页
第六章 阴离子交换纤维胃黏附性质第94-107页
    1 仪器与材料第94页
    2 游离纤维在人体内黏附性的评价第94-96页
        2.1 标记纤维的制备第94页
        2.2 受试者第94页
        2.3 实验方法第94页
        2.4 实验结果第94-96页
    3 RF5P 纤维黏附性第96-101页
        3.1 RF5P 纤维大鼠胃内黏附性第96-97页
            3.1.1 RF5P 纤维的释放第96页
            3.1 2 给药方案及实验方法第96-97页
        3.2 RF5P 健康志愿者体内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第97-101页
            3.2.1 RFSP 尿样测定色谱条件第97页
            3.2.2 样品处理方法第97-98页
            3.2.3 分析方法确证第98-99页
            3.2.4 给药方案第99页
            3.2.5 药物动力学数据分析第99页
            3.2.6 结果与结论第99-101页
    4 FM 纤维黏附性的研究第101-105页
        4.1 FM 纤维大鼠胃黏附性的研究第101-102页
            4.1.1 FM 纤维的释放第101页
            4.1.2 给药方案及实验方法第101-102页
        4.2 FM 纤维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研究第102-105页
            4.2.1 色谱条件第102页
            4.2.2 样品处理方法第102页
            4.2.3 分析方法确证第102-104页
            4.2.4 给药方案及实验方法第104页
            4.2.5 结果与结论第104-105页
    5 讨论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8页
全文结论第108-110页
本文创新点第110-111页
作者简介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附件第113-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吲达帕胺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下一篇:生物分配胶束色谱及其用于评价药物膜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