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计算环境下的信任管理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IVCE 环境简介 | 第15-17页 |
1.2.1 iVCE 核心概念 | 第15-16页 |
1.2.2 iVCE 体系结构 | 第16-17页 |
1.3 IVCE 可信保证体系的需求 | 第17-19页 |
1.3.1 iVCE 可信性需求 | 第17-18页 |
1.3.2 自主元素可信性需求 | 第18-19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论文组织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 | 第21-39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访问控制模型 | 第21-22页 |
2.3 分布式访问控制列表机制 | 第22-24页 |
2.4 基于凭证的信任管理 | 第24-33页 |
2.4.1 基于身份的信任管理 | 第25-27页 |
2.4.2 基于密钥的信任管理 | 第27-33页 |
2.5 基于证据的信任管理 | 第33-38页 |
2.5.1 Marsh 的信任模型 | 第33-34页 |
2.5.2 Abdul‐Rahmans 模型 | 第34页 |
2.5.3 TidalTrust 模型 | 第34-35页 |
2.5.4 Beth 的模型 | 第35-36页 |
2.5.5 J?song 模型 | 第36-37页 |
2.5.6 SECURE 信任管理模型 | 第37-38页 |
2.5.7 ReGret 信任管理模型 | 第38页 |
2.6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虚拟计算环境下的信任管理模型 | 第39-52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信任 | 第39-42页 |
3.2.1 信任形成 | 第40-41页 |
3.2.2 信誉 | 第41页 |
3.2.3 风险 | 第41页 |
3.2.4 信任关系 | 第41-42页 |
3.3 IVCE 信任框架 | 第42-44页 |
3.4 自主元素信任管理 | 第44-51页 |
3.4.1 身份管理系统 | 第44-45页 |
3.4.2 证据管理系统 | 第45-47页 |
3.4.3 信任计算系统 | 第47-51页 |
3.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基于贝叶斯分析的信任计算 | 第52-66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相关工作 | 第52-53页 |
4.3 贝叶斯信任模型 | 第53-60页 |
4.3.1 可信选取 | 第55-58页 |
4.3.2 信任度计算 | 第58页 |
4.3.3 信任关系演化 | 第58-60页 |
4.4 实验 | 第60-65页 |
4.4.1 先验对信任计算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2 贝叶斯信任模型收敛研究 | 第62-63页 |
4.4.3 信任关系演化 | 第63-65页 |
4.5 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基于FMEA 的风险评估研究 | 第66-71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相关研究 | 第66-67页 |
5.3 基于FMEA 方法的风险评估模型 | 第67-69页 |
5.4 实验 | 第69-70页 |
5.5 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虚拟共同体信誉管理机制的研究 | 第71-81页 |
6.1 引言 | 第71页 |
6.2 相关研究 | 第71-72页 |
6.3 虚拟共同体全局信誉模型 | 第72-75页 |
6.3.1 证据理论 | 第72-73页 |
6.3.2 全局信誉模型 | 第73-74页 |
6.3.3 信任推理算法 | 第74-75页 |
6.4 虚拟共同体全局信誉的分布求解 | 第75-76页 |
6.5 虚拟共同体的信誉演化 | 第76-78页 |
6.5.1 自主元素的加入 | 第77页 |
6.5.2 开除自主元素 | 第77-78页 |
6.6 实验 | 第78-80页 |
6.7 小结 | 第80-81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1-83页 |
7.1 总结 | 第81-82页 |
7.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6页 |
攻读博士学位已发表及录用的论文 | 第96-9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