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源有效的被动聚类模式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8-11页
    1.1 背景介绍第8-9页
    1.2 本文的工作第9-10页
    1.3 本文的组织第10-11页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第11-22页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第11-13页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第13-14页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及需要第14-16页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问题第16-19页
        2.4.1 定位与时间同步第16-17页
        2.4.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模式与协议第17-18页
        2.4.3 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第18-19页
    2.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评估第19-22页
第3章 WSN中的层次型路由协议及其能量消耗模型第22-29页
    3.1 现有的层次型路由协议介绍第22-27页
        3.1.1 LEACH协议第22-23页
        3.1.2 TEEN协议第23-24页
        3.1.3 多层聚类协议第24-25页
        3.1.4 被动聚类协议第25-27页
    3.2 WSN能量消耗模型第27-29页
        3.2.1 无线信道传输模型第27-28页
        3.2.2 无线能量模型第28-29页
第4章 能源有效的被动聚类模式第29-44页
    4.1 网络模型第29页
    4.2 能源有效的被动聚类模式的影响因素第29-31页
    4.2 基于智能延迟策略的类首选择机制第31-33页
        4.2.1 智能延迟策略第31页
        4.2.2 基于智能延迟策略的类首选择机制第31-33页
    4.3 能源有效的网关选择机制第33-38页
        4.3.1 动态变化的阈值α_Υ第34-35页
        4.3.2 基于通信能量消耗和NC值的两级冲突解决方案第35-37页
        4.3.3 延迟时间的计算第37页
        4.3.4 EESGM与SGM比较第37-38页
    4.4 EEPCS工作机制第38-42页
        4.4.1 EEPCS中节点的状态第38-39页
        4.4.2 EEPCS工作机制第39-40页
        4.4.3 EEPCS算法描述第40-42页
        4.4.4 EEPCS状态转换图第42页
    4.5 小结第42-44页
第5章 协议性能测试及工作小结第44-50页
    5.1 能源有效的被动聚类模式NS2仿真平台的建立第44-47页
        5.1.1 NS2网络仿真平台简介第44-45页
        5.1.2 对NS2平台的扩展第45-47页
    5.2 EEPCS性能测试第47-49页
    5.3 工作小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第54-5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57μm内腔式光学参量振荡器的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合同解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