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泄水闸坝基岩体的三维裂隙网络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1.2.1 三维裂隙几何要素 | 第12-16页 |
| 1.2.2 三维裂隙网络模拟及其应用 | 第16-18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2章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0-33页 |
| 2.1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 2.2 地层岩性 | 第21-26页 |
| 2.3 软弱夹层 | 第26-28页 |
| 2.4 地质构造 | 第28-31页 |
| 2.5 物理地质现象 | 第31-32页 |
| 2.6 水文地质 | 第32-33页 |
| 第3章 泄水闸坝基岩体结构特征 | 第33-52页 |
| 3.1 裂隙二维迹线 | 第33-37页 |
| 3.2 裂隙的产状、宽度与迹长 | 第37-47页 |
| 3.3 裂隙优势分组 | 第47-52页 |
| 第4章 裂隙网络关键几何要素的确定 | 第52-63页 |
| 4.1 关键几何参数计算方法 | 第52-56页 |
| 4.1.1 裂隙圆盘直径 | 第52-55页 |
| 4.1.2 裂隙的产状与密度 | 第55-56页 |
| 4.2 计算结果 | 第56-63页 |
| 4.2.1 裂隙圆盘直径 | 第56-60页 |
| 4.2.2 裂隙的产状与密度 | 第60-63页 |
| 第5章 三维裂隙网络的模拟、验证与可视化 | 第63-75页 |
| 5.1 三维裂隙网络的生成 | 第63-66页 |
| 5.2 三维裂隙网络的验证 | 第66-71页 |
| 5.3 三维裂隙网络可视化 | 第71-75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 6.2 主要建议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