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8-21页 |
一、 水稻的胚胎学研究 | 第8-16页 |
1、 雌性生殖细胞的发生与发育 | 第8页 |
2、 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与发育 | 第8页 |
3、 水稻授粉和受精过程 | 第8-12页 |
4、 胚及胚乳的发育 | 第12-14页 |
5、 观察水稻胚囊的方法研究 | 第14-16页 |
二、 水稻同源多倍体的染色体行为 | 第16-19页 |
1、 同源三倍体染色体行为 | 第16-17页 |
2、 同源四倍体染色体行为 | 第17-18页 |
3、 制片技术的发展 | 第18-19页 |
三、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一、 材料来源 | 第21页 |
二、 方法 | 第21-24页 |
1、 倍性鉴定 | 第21页 |
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 第21-22页 |
3、 成熟胚囊、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观察 | 第22-23页 |
4、 花粉育性鉴定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1、 特异同源多倍体水稻材料的田间生物学表现及倍性鉴定 | 第24页 |
2、 同源多倍体株系自交后代倍性变化 | 第24-25页 |
3、 特异多倍体水稻材料花粉发育及染色体行为 | 第25-29页 |
4、 成熟胚囊、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观察 | 第29-33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33-40页 |
1、 特异多倍体水稻材料减数分裂与单倍性配子的产生 | 第33-34页 |
2、 同源三倍体不同染色体数配子育性 | 第34-35页 |
3、 对SAR-4四倍体后代倍性理论值与实际值不一致的理解 | 第35-36页 |
4、 同源多倍体自交后代倍性变化 | 第36-37页 |
5、 同源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杂交结实率低的原因 | 第37-38页 |
6、 关于特异多倍体与二倍体杂交早代稳定的机制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图版 | 第46-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