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电气化铁道养护与检修论文

地铁牵引供电系统故障测距的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地铁牵引供电系统故障测距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基于阻抗法的故障测距方法第10-11页
        1.2.2 基于行波的故障测距方法第11-12页
    1.3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第12-14页
2 地铁牵引供电系统建模及故障分析第14-34页
    2.1 地铁牵引供电系统概述第14-16页
    2.2 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的建模第16-23页
        2.2.1 牵引变电所的建模第16-18页
        2.2.2 馈线、接触轨与走行轨的建模第18-19页
        2.2.3 电力机车的建模第19-23页
    2.3 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与故障分析第23-33页
        2.3.1 正常机车取流无故障仿真第23-25页
        2.3.2 三轨与走行轨间短路的故障仿真第25-33页
    2.4 本章小节第33-34页
3 短路故障中集肤效应对测距参数的影响分析第34-58页
    3.1 Ansoft中三轨与走行轨短路故障的仿真建模与分析第34-41页
    3.2 考虑集肤效应的电阻、电感参数计算第41-44页
    3.3 考虑集肤效应的机车取流时的电阻、电感分析第44-47页
    3.4 考虑集肤效应的非金属性短路故障的电阻、电感分析第47-49页
    3.5 考虑集肤效应的金属性短路故障的电阻、电感分析第49-57页
        3.5.1 磁导率对电阻、电感的影响分析与仿真验证第50-54页
        3.5.2 频率对电阻、电感的影响分析与仿真验证第54-56页
        3.5.3 电导率对电阻、电感的影响分析与仿真验证第56-57页
    3.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4 考虑集肤效应的非金属性短路故障的双端测距方法的研究第58-70页
    4.1 非金属性短路双端测距方法的模型第58-61页
    4.2 基于L-M参数辨识的非金属性短路的双端测距算法第61-62页
    4.3 基于L-M参数辨识的非金属性短路的双端测距算法的仿真验证第62-68页
        4.3.1 对不同短路电阻、故障距离的故障测距方法的仿真验证第63-64页
        4.3.2 误差因素对测距算法精度影响的仿真与分析第64-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5 考虑集肤效应的金属性短路故障的双端测距方法的研究第70-82页
    5.1 考虑集肤效应的接触轨、走行轨等效模型第70-72页
    5.2 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金属性短路的双端测距算法第72-75页
    5.3 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金属性短路的双端测距方法的仿真验证第75-79页
        5.3.1 对不同短路电阻、故障距离的故障测距方法的仿真验证第75-76页
        5.3.2 误差因素对测距算法精度影响的仿真与分析第76-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2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附录A第86-8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8-9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适应零电流软开关全桥变换器的研究
下一篇:柴油机ECU关键电路电磁兼容仿真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