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对象及重点 | 第10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4.1 网络剧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2《万万没想到》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2 网络喜剧发展现状及《万万没想到》简介 | 第16-22页 |
2.1 网络剧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2.2 网络喜剧发展及《万万没想到》简介 | 第18-22页 |
3 内容生成:网络喜剧内容生产与传播分析 | 第22-33页 |
3.1 戏仿与反讽:网络喜剧冲突的展现方式 | 第22-25页 |
3.1.1 戏仿:经典文本的另类阐释 | 第22-23页 |
3.1.2 反讽:后现代语境下现实的另类镜像 | 第23-25页 |
3.2 意义游戏:网络喜剧中的符号呈现与解读 | 第25-29页 |
3.2.1 网络喜剧:多元文化下的符号意义生产 | 第26-27页 |
3.2.2 压力宣泄:网络文化影响下的符号游戏 | 第27-29页 |
3.3 多管齐下:网络喜剧多样化的内容营销渠道 | 第29-33页 |
3.3.1 自媒宣传:借助微博打造全方位交流平台 | 第29-30页 |
3.3.2 终端扩展:移动终端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平台搭建 | 第30-33页 |
4 娱乐至上:网络喜剧的文化反思 | 第33-45页 |
4.1“屌丝”文化:后现代语境下的亚文化景观 | 第33-36页 |
4.1.1 抵抗与认同:“屌丝”现象的文化分析 | 第34-36页 |
4.1.2《万万没想到》:另类的“屌丝”喜剧 | 第36页 |
4.2 网络喜剧: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产物 | 第36-42页 |
4.2.1 大众文化:消费社会下的文化工业生产 | 第38-41页 |
4.2.2 网络狂欢:巴赫金理论视角下的喜剧批判 | 第41-42页 |
4.3 过度娱乐与同质化:文化视角下喜剧发展中的问题 | 第42-45页 |
4.3.1 同质化导致喜剧生命力下降 | 第43-44页 |
4.3.2 过度娱乐化使喜剧艺术性下降 | 第44-45页 |
5 发展与突破:网络喜剧发展的几点建议 | 第45-48页 |
5.1 更新制作观念,提高制作水准 | 第45页 |
5.2 提高制作精良度,确保产品质量 | 第45-46页 |
5.3 进行品牌开发,打造核心竞争力 | 第46-47页 |
5.4 加强行业监管,健全竞争机制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A | 第51-53页 |
附录B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