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教学风格性别差异性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一)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失调 | 第10-11页 |
(二)教师性别的差异性研究不足 | 第11页 |
(三)缺少教师教学行为风格差异研究 | 第11-13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一)对教学风格的研究 | 第13-16页 |
(二)化学教学风格的研究 | 第16-1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5页 |
一、性别 | 第20-23页 |
(一)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 | 第20页 |
(二)教学风格性别差异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二、化学教师教学风格 | 第23-25页 |
(一)化学教师教学风格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二)化学教师教学风格的类型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男女化学教师教学风格差异性调查分析 | 第25-42页 |
一、研究内容及对象 | 第25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25页 |
三、研究工具 | 第25页 |
(一)问卷的发放 | 第25页 |
(二)问卷的回收 | 第25页 |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5-42页 |
(一)可靠性分析 | 第25-38页 |
(二)差异检验 | 第38-40页 |
(三)结果及分析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优化化学教师教学风格的策略 | 第42-45页 |
一、加强因性发展 | 第42-43页 |
二、正视教师的性别差异 | 第43页 |
三、合理地分配性别比例 | 第43-44页 |
四、发展自我个性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