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形态学论文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大树杜鹃的形态解剖特征及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1 杜鹃属植物概况第11-12页
    1.2 杜鹃属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第12-17页
        1.2.1 ERM分离鉴定方法第12-13页
        1.2.2 ERM真菌种类多样性第13-15页
        1.2.3 ERM真菌对杜鹃花科植物生长与适应性研究第15-17页
            1.2.3.1 促进杜鹃花植株营养吸收和生长第15-16页
            1.2.3.2 提高杜鹃花科植物抗金属污染能力第16-17页
    1.3 大树杜鹃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1 大树杜鹃生物学特性第17页
        1.3.2 大树杜鹃资源现状第17-18页
        1.3.3 大树杜II研究进展第18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18-20页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大树杜鹃的形态解剖特征研究第20-3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2.1.1 材料第20-21页
        2.1.2 试验方法第21-2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3-30页
        2.2.1 大树杜鹃根的解剖结构第23-24页
        2.2.2 大树杜鹃茎的解剖结构第24页
        2.2.3 大树杜鹃及其近缘种叶的解剖结构第24-29页
            2.2.3.1 大树杜鹃的叶片解剖结构第24-26页
            2.2.3.2 大树杜鹃及其近缘种叶表皮特征第26-29页
        2.2.4 大树杜鹃种子表面纹饰第29-30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30-33页
        2.3.1 大树杜鹃叶解剖结构与环境适应性关系第30-31页
        2.3.2 大树杜鹃与其近缘种叶片表皮微形态及分类学意义第31-33页
第三章 大树杜鹃根内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形态鉴定第33-4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3.1.1 试验材料第33-34页
        3.1.2 样地概况第34页
        3.1.3 试验方法第34-35页
            3.1.3.1 培养基第34-35页
            3.1.3.2 内生真菌的分离第35页
            3.1.3.3 菌株的形态鉴定第35页
    3.2 结果第35-40页
        3.2.1 内生真菌的分离菌株数第35-36页
        3.2.2 内生真菌的形态学鉴定第36-40页
            3.2.2.1 DHT居群内生真菌形态学鉴定第36-38页
            3.2.2.2 CZH居群内生真菌形态学鉴定第38-40页
    3.3 讨论第40-42页
        3.3.1 影响内生真菌分离多样性的因子第40页
        3.3.3 大树杜鹃内生真菌的形态鉴定第40-42页
第四章 基于rDNA-ITS序列大树杜鹃根部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分子鉴定第42-5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2-45页
        4.1.1 材料第42-43页
        4.1.2 试验方法第43-44页
            4.1.2.1 DNA 的提取第43页
            4.1.2.2 PCR 扩增反应第43-44页
        4.1.3 数据分析第44-45页
            4.1.3.1 rDNA-ITS序列分析第44页
            4.1.3.2 种类多样性分析第44-4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5-52页
        4.2.1 真菌DNA的提取第45页
        4.2.2 内生真菌ITS序列扩增第45-46页
        4.2.3 内生真菌鉴定结果统计第46-52页
            4.2.3.1 大树杜鹃内生真菌rDNA-ITS序列Blast比对结果第46-49页
            4.2.3.2 大树杜鹃两个居群内生真菌种类组成及统计分析第49-52页
    4.3 讨论第52-55页
        4.3.1 大树杜鹃内生真菌多样性第52-53页
        4.3.2 不同居群的大树杜鹃内生真菌的差异性第53-55页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第55-58页
    5.1 小结第55-56页
        5.1.1 大树杜鹃不同器官解剖结构研究第55页
        5.1.2 大树杜鹃根部可培养内生真菌分离及形态鉴定第55-56页
        5.1.3 大树杜鹃根部可培养内生真菌基于rDNA-ITS序列的分子鉴定第56页
    5.2 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附录第65-77页
    附录Ⅰ 部分内生真菌测序结果第65-71页
    附录Ⅱ 论文中使用的缩写及中英文对照第71-73页
    附录Ⅲ 邻接法(N-J)分析内生真菌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第73-77页
图版第77-85页
    图版Ⅰ 7种试验材料生境照片第77-79页
    图版Ⅱ 大河头居群内生真菌菌落特征第79-81页
    图版Ⅲ 茨竹河居群内生真菌菌落特征第81-83页
    图版Ⅳ 部分内生真菌菌丝特征第83-85页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子》哲学思想的特征
下一篇:两株植物内生真菌及两株链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