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政府应急征用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13页
 一、选题的意义第8-9页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9页
 三、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第9-13页
  (一) 紧急状态第10-11页
  (二) 应急征用中的“急”不是“紧急状态”第11-13页
第一章 政府应急征用的基本理论第13-26页
 一、政府应急征用第13-15页
  (一) 定义第13页
  (二) 与近似概念的区别第13-15页
 二、政府应急征用的理论基础第15-19页
  (一) 现实意义的考量:应急需求与日常储备之间的缺口第15-16页
  (二) 政府权力的优位:基于国家紧急权的理论第16-17页
  (三) 公民权利的受限:源于紧急状态下的人权克减第17-19页
 三、政府应急征用语境下的行政法治原则探究第19-23页
  (一) 行政法一般原则在应急征用中的具体应用第19-21页
   1、突破而不是破坏:实质遵守依法行政原则第19-20页
   2、紧急情形下的审视要求:公共受益原则第20页
   3、应急与限权的均衡之约:比例原则第20-21页
   4、可降至最低标准:正当程序原则第21页
  (二) 应急征用的特别原则第21-23页
   1、行政紧急权优先原则第22页
   2、合理公正补偿原则第22页
   3、最低生活保障原则第22-23页
 四、政府应急征用法律关系分析第23-26页
  (一) 政府应急征用法律关系的主体第23-24页
  (二) 政府应急征用法律关系的客体第24-25页
  (三) 政府应急征用法律关系的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我国政府应急征用法律制度现状第26-38页
 一、我国政府应急征用法律体系的形式分析第26-30页
  (一) 就立法位阶分布而言,法律体系层级完整第26-28页
  (二) 在制度架构层面,尚缺乏统一立法将之制度化第28页
  (三) 在制度文本层面,内容性、义务性、程序性规定缺失第28页
  (四) 在制度沿革层面,相关制度规范发展进程缓慢第28-29页
  (五) 在制度建设层面,制度性创新不够第29-30页
 二、我国政府应急征用法律体系的内容构成及特点分析第30-38页
  (一) 政府在应急征用管理体制中居主导地位,征用主体界定不明第30-33页
  (二) 缺乏相关规定,应急征用运行机制停留在探索层面第33-35页
  (三) 政府应急征用的补偿原则尚未确立第35-36页
  (四) 缺少关于征用补偿方式的适用性规定第36页
  (五) 征用过程中的公民权利救济问题存在制度性真空第36-38页
第三章 完善我国政府应急征用法律体系的几点思考第38-50页
 一、形式方面第38-39页
  (一) 制定综合性法规,选择混合立法模式第38页
  (二) 调整立法重心,增加内容性、义务性、程序性规定第38-39页
  (三) 提升立法技术,加大相关立法研究第39页
 二、内容方面第39-50页
  (一) 明确征用主体,合理界分征用主体之间的权限划分第39-40页
  (二) 完善征用程序性制度的设计第40-42页
  (三)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加大监督力度第42页
  (四) 确立公平合理的补偿原则和标准第42-44页
  (五) 提供多种补偿方式,合理规定补偿程序第44-46页
  (六) 明确规定公民权利救济途径第46-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可能性及其路径
下一篇:国务院规章备案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