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1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6页 |
第一部分 马勃抗补体活性部位的确定 | 第16-23页 |
1.1 试剂与仪器 | 第16页 |
1.2 实验动物 | 第16页 |
1.3 植物材料 | 第16页 |
1.4 实验方法 | 第16-20页 |
1.4.1 供试品制备 | 第16-17页 |
1.4.2 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IC_(50))测定 | 第17-18页 |
1.4.3 补体旁路途径的溶血活性测定 | 第18-20页 |
1.5 试验结果 | 第20-23页 |
1.5.1 经典途经补体效价的测定 | 第20-21页 |
1.5.2 旁路途经补体效价的测定 | 第21页 |
1.5.3 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对马勃提取物的抗补体活性的影响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具有抗补体活性的马勃多糖的提取工艺设计 | 第23-3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1.1 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2.1.2 马勃粗多糖的提取工艺 | 第24页 |
2.1.3 多糖的提取率测定 | 第24页 |
2.1.4 提取工艺最优参数的确定 | 第24页 |
2.1.5 响应面法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24-25页 |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2.3 响应面法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27-29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2页 |
2.5 单因素间相互关系 | 第32-36页 |
第三部分 均一多糖的制备 | 第36-4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2页 |
3.1.1 试剂和仪器 | 第36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6-42页 |
第四部分 均一多糖的结构解析 | 第42-6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2-47页 |
4.2.1 NMR光谱检测 | 第42页 |
4.2.2 总多糖中糖含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4.2.3 总多糖中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 第43页 |
4.2.4 糖醛酸的还原 | 第43-44页 |
4.2.5 样品的完全酸水解 | 第44页 |
4.2.6 硫酸基含量测定 | 第44-45页 |
4.2.7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45页 |
4.2.8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醛糖和糖醛酸 | 第45-46页 |
4.2.9 气相色谱法测定氨基糖 | 第46页 |
4.2.10 甲基化分析 | 第46-4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7-62页 |
4.3.1 均一多糖的理化性质 | 第47-50页 |
4.3.2 均一多糖的结构解析 | 第50-62页 |
第五部分 抗补体活性及其作用靶点 | 第62-7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5页 |
5.1.1 药品与仪器 | 第62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65-70页 |
5.2.1 经典途经溶血抑制活性及靶点研究中供试品临界浓度的确定 | 第65-68页 |
5.2.2 抗补体作用靶点研究 | 第68-69页 |
5.2.3 讨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综述:多糖的结构研究 | 第7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