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Cu-SSZ-13脱硝催化剂原位合成条件的优化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符号说明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1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5-17页
    1.2 柴油机车尾气 NO_x净化技术第17-23页
        1.2.1 NO_x储存-还原(NSR)技术第18页
        1.2.2 选择性催化还原(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 )第18-23页
            1.2.2.1 HC 选择性催化还原(HC-SCR)技术第18-20页
            1.2.2.2 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第20-23页
    1.3 Cu-SSZ-13 分子筛催化剂第23-24页
    1.4 活性金属盐种类对催化剂的影响第24-25页
    1.5 离子改性对催化剂的影响第25-27页
        1.5.1 铵改性第26-27页
        1.5.2 Ce 改性第27页
    1.6 柴油车尾气脱硝的研究现状第27-28页
    1.7 课题选择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8-3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1-39页
    2.1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药品第31-32页
        2.1.1 主要仪器设备第31-32页
        2.1.2 主要试剂药品第32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32-34页
        2.2.1 以不同铜盐为铜源制备 Cu-SSZ-13 催化剂第33页
        2.2.2 离子交换改性 Cu-SSZ-13 催化剂第33页
        2.2.3 双模板剂制备 Cu-SSZ-13 催化剂第33-34页
    2.3 催化剂的水热老化处理第34页
    2.4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34-36页
        2.4.1 评价条件第35页
        2.4.2 催化剂活性评价基准第35-36页
    2.5 催化剂表征第36-39页
        2.5.1 XRD第36页
        2.5.2 SEM第36页
        2.5.3 H_2-TPR/NH_3-TPD第36-37页
        2.5.4 BET第37页
        2.5.5 NMR第37页
        2.5.6 XPS第37页
        2.5.7 ICP第37-39页
第三章 铜盐对原位水热合成 Cu-SSZ-13 脱硝性能的影响第39-55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铜源对 Cu-SSZ-13 脱销活性影响第39-40页
    3.3 Cu-SSZ-13 的 N_2O 生成量第40-41页
    3.4 Cu-SSZ-13 的 XRD 谱图第41-43页
    3.5 Cu-SSZ-13 的 SEM 谱图第43-44页
    3.6 Cu-SSZ-13 的 H_2-TPR 谱图第44-46页
    3.7 Cu-SSZ-13 的 NH_3-TPD 谱图第46-47页
    3.8 Cu-SSZ-13 的 ICP 数据第47-48页
    3.9 Cu-SSZ-13 的 XPS 谱图第48-49页
    3.10 Cu-SSZ-13 的 TOF 分析第49-50页
    3.11 Cu-SSZ-13 的 NMR 谱图第50-52页
    3.12 Cu-SSZ-13 的孔结构参数第52-53页
    3.13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离子交换对原位水热合成 Cu-SSZ-13 脱硝性能的影响第55-73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离子交换对 Cu-SSZ-13 的脱销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5-57页
    4.3 Cu-SSZ-13 的 N_2O 生成量第57-58页
    4.4 高空速下 Cu-SSZ-13 的脱销催化活性和 N_2O 生成量第58-59页
    4.5 Cu-SSZ-13 的 XRD 图第59-60页
    4.6 Cu-SSZ-13 的 SEM 图第60-63页
    4.7 Cu-SSZ-13 的 H_2-TPR 图第63-65页
    4.8 Cu-SSZ-13 的 ICP 数据第65-66页
    4.9 Cu-SSZ-13 的 XPS 谱图第66-69页
    4.10 Cu-SSZ-13 的孔结构参数第69-70页
    4.11 本章小结第70-73页
第五章 双模板剂对原位水热合成 Cu-SSZ-13 脱硝性能的影响第73-95页
    5.1 引言第73-74页
    5.2 TMAda-OH 含量对原位合成 Cu-SSZ-13 的影响第74-84页
        5.2.1 TMAda-OH 含量对 Cu-SSZ-13 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4-75页
        5.2.2 Cu-SSZ-13 的 N_2O 生成量评价第75-76页
        5.2.3 Cu-SSZ-13 的 XRD 图第76-78页
        5.2.4 Cu-SSZ-13 的 SEM 谱图第78-79页
        5.2.5 Cu-SSZ-13 的 H_2-TPR 谱图第79-80页
        5.2.6 Cu-SSZ-13 的 ICP 结果第80页
        5.2.7 Cu-SSZ-13 的 XPS 谱图第80-81页
        5.2.8 Cu-SSZ-13 的 NMR 谱图第81-83页
        5.2.9 Cu-SSZ-13 的孔结构参数第83-84页
    5.3 晶化时间对原位合成 Cu-SSZ-13 的影响第84-92页
        5.3.1 晶化时间对 Cu-SSZ-13 催化活性的影响第84-85页
        5.3.2 Cu-SSZ-13 的 N_2O 生成量第85-86页
        5.3.3 Cu-SSZ-13 的 XRD 图第86页
        5.3.4 Cu-SSZ-13 的 SEM 谱图第86-87页
        5.3.5 Cu-SSZ-13 的 H_2-TPR 谱图第87-88页
        5.3.6 Cu-SSZ-13 的 ICP 结果第88-89页
        5.3.7 Cu-SSZ-13 的 XPS 谱图第89-90页
        5.3.8 Cu-SSZ-13 的 NMR 谱图第90-91页
        5.3.9 Cu-SSZ-13 的孔结构参数第91-92页
    5.4 本章小结第92-95页
第六章 结论和后续工作建议第95-97页
    6.1 结论第95-96页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遗传算法实现覆盖率驱动的仿真验证技术研究
下一篇:面向多重需求的灵活可配的哈希算法硬件加速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