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UMTS长期演进LTE | 第10-16页 |
1.1.1 LTE关键技术 | 第12-14页 |
1.1.2 TD-LTE与LTE FDD区别 | 第14-15页 |
1.1.3 LTE现状 | 第15-16页 |
1.2 TD-LTE同步过程 | 第16-20页 |
1.2.1 下行同步和小区搜索 | 第16-17页 |
1.2.2 上行同步和随机接入 | 第17-20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TD-LTE物理层概述 | 第22-36页 |
2.1 信道结构与带宽 | 第22-23页 |
2.2 帧结构与物理资源 | 第23-26页 |
2.3 随机接入物理层过程 | 第26-35页 |
2.3.1 PRACH流程 | 第26-28页 |
2.3.2 Zadoff-Chu序列 | 第28-29页 |
2.3.3 非限制集循环移位 | 第29-30页 |
2.3.4 限制集循环移位 | 第30-31页 |
2.3.5 PRACH格式与资源配置 | 第31-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TD-LTE上行同步接收技术 | 第36-56页 |
3.1 随机接入接收链路 | 第36-37页 |
3.2 随机接入接收关键技术与算法 | 第37-54页 |
3.2.1 频率搬移 | 第37-39页 |
3.2.2 抗混叠滤波器设计 | 第39-41页 |
3.2.3 功率时延谱计算 | 第41-43页 |
3.2.4 峰值搜索算法 | 第43-48页 |
3.2.5 峰值搜索算法改进 | 第48-54页 |
3.2.6 定时估计算法 | 第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TD-LTE PRACH接收算法仿真分析 | 第56-64页 |
4.1 随机接入信道仿真平台 | 第56页 |
4.2 无线信道模型 | 第56-57页 |
4.3 性能要求及仿真参数 | 第57-59页 |
4.4 PRACH接收性能仿真分析 | 第59-62页 |
4.4.1 低速小区 | 第59-61页 |
4.4.2 高速小区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TD-LTE PRACH接收多核DSP实现 | 第64-78页 |
5.1 MSC8157 DSP简介 | 第64-65页 |
5.2 PRACH接收的DSP实现 | 第65-74页 |
5.2.1 上行接收链路整体方案多核设计 | 第65-66页 |
5.2.2 PRACH接收的DSP链路结构 | 第66-70页 |
5.2.3 PRACH接收基于MSC8157优化 | 第70-74页 |
5.3 PRACH接收的DSP测试与性能分析 | 第74-76页 |
5.3.1 DSP结果正确性测试 | 第74-76页 |
5.3.2 DSP性能分析 | 第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8页 |
6.2 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