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 薄壳山核桃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1 薄壳山核桃概况 | 第13页 |
1.2 薄壳山核桃的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3 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2 修剪措施调控果树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2.1 短截 | 第17页 |
2.2 环剥、环割 | 第17-18页 |
2.3 摘心 | 第18页 |
2.4 拉枝 | 第18-19页 |
2.5 刻芽 | 第19页 |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开花、结实的影响 | 第19-23页 |
3.1 植物生长促进剂 | 第20-21页 |
3.2 植物生长抑制剂 | 第21页 |
3.3 植物生长延缓剂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短截、环剥、环割对薄壳山核桃枝条发育及结果潜力的影响 | 第23-37页 |
第一节 薄壳山核桃结果枝形态特征调查 | 第23-2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1.2 试验处理与测定内容 | 第24页 |
1.3 测定方法 | 第24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2.1 薄壳山核桃结果枝和结果母枝形态特征 | 第24-25页 |
2.2 薄壳山核桃结果枝枝类组成 | 第25页 |
3 小结 | 第25页 |
第二节 不同程度短截处理对薄壳山核桃树体生长和结果潜力的影响 | 第25-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1.2 试验处理与测定内容 | 第26页 |
1.3 测定方法 | 第26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2.1 不同程度短截对新枝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 不同程度短截对新枝枝类组成及平均粗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 不同程度短截对新枝叶片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 不同程度短截对薄壳山核桃新枝叶片和枝条碳氮营养的影响 | 第29-30页 |
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环剥环割处理对薄壳山核桃树树体生长和结果潜力的影响 | 第31-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1.2 试验处理与测定内容 | 第31页 |
1.3 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2.1 枝条环剥、环割对薄壳山核桃枝条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 主干环剥、环割对薄壳山核桃枝条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3-34页 |
3 小结 | 第34-36页 |
本章结论与讨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生长调节剂对薄壳山核桃树体发育的影响 | 第37-47页 |
第一节 DA-6、PBO、6-BA叶面喷施对薄壳山核桃树体发育的影响 | 第37-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1.2 试验处理与测定内容 | 第38页 |
1.3 测定方法 | 第38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2.1 生长调节剂对薄壳山核桃新枝生长的影响 | 第38-39页 |
2.2 生长调节剂对薄壳山核桃新枝叶片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 生长调节剂对薄壳山核桃碳氮营养的影响 | 第40-41页 |
3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多效唑根灌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2-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1.2 试验处理与测定内容 | 第42-43页 |
1.3 测定方法 | 第43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2.1 多效唑对薄壳山核桃结果枝生长的影响 | 第43页 |
2.2 多效唑对薄壳山核桃结果枝叶片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2.3 多效唑对薄壳山核桃结果枝碳氮营养的影响 | 第44页 |
3 小结 | 第44-45页 |
本章讨论与结论 | 第45-47页 |
全文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