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

法学教育双主体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研究的起点:概念的澄清与厘定第10-18页
 一、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第10-11页
 二、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第11-14页
  (一) 主体性第12-13页
  (二) 创造性第13页
  (三) 互动性第13页
  (四) 主动性第13-14页
 三、双主体教学模式对法学教育的特殊适用性及法学教育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概念第14-18页
  (一) 法律职业人才的高素质要求需要适用双主体教学模式第15页
  (二) 法学教育的实践性需要适用双主体教学模式第15-16页
  (三) 独特的法律思维的培养需要适用双主体教学模式第16-18页
第二章 价值重估:法学教育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独特作用与现实意义第18-23页
 一、对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判第18-20页
  (一)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第18-19页
  (二)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第19页
  (三) 形式方法单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存在矛盾第19-20页
 二、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独特作用与价值第20-23页
  (一)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情景,符合学习规律第20页
  (二) 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符合当代教学理论第20-21页
  (三) 提高教师主体教学意识,发掘教师教学能力第21-22页
  (四) 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2-23页
第三章 教学模式的变革:法学教育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现与设计第23-38页
 一、双主体教学模式下法学教育观念的革新第23-29页
  (一) 教师观念的革新与角色的自我定位第23-26页
  (二) 学生观念的革新与角色的自我定位第26-29页
 二、双主体教学模式下法学教学目标的确立第29-30页
  (一) 发展学生主体性第29页
  (二)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第29-30页
 三、双主体教学模式教学环节的设立第30-34页
  (一) 创设情境第31-32页
  (二) 学生自主探索第32页
  (三) 协作、会话第32-33页
  (四) 意义建构第33-34页
 四、法学教育双主体教学模式的适用原则第34-36页
  (一) 应用性原则第34-35页
  (二) 问题性原则第35-36页
  (三) 启发探究原则第36页
 五、法学教育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第36-38页
  (一) 较高的教师素质第36-37页
  (二) 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第37-38页
结语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不动产物权登记行为瑕疵的裁判规则--以我国物权登记制度中心
下一篇:日本律令制国家贱民身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