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高校突发事件中手机舆情的形成及传播规律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的缘起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高校突发事件中手机舆情的形成因素及模式第17-2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20页
        2.1.1 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及分类第17-18页
        2.1.2 手机舆情的含义及特点第18-19页
        2.1.3 高校舆情与手机舆情的关系第19-20页
    2.2 高校突发事件中手机舆情的形成因素第20-22页
        2.2.1 高校突发事件中手机舆情形成的主观因素第20-21页
        2.2.2 高校突发事件中手机舆情形成的客观因素第21-22页
    2.3 高校突发事件中手机舆情的形成模式第22-24页
        2.3.1 高校突发事件中手机舆情的极化模式第22-23页
        2.3.2 高校突发事件中手机舆情的领袖模式第23-24页
第三章 高校突发事件中手机舆情的实证研究及分析第24-34页
    3.1 高校手机舆情的实证研究第24-26页
        3.1.1 研究对象第24页
        3.1.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3.1.3 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第25-26页
    3.2 问卷数据分析第26-34页
        3.2.1 北京高校师生网络使用行为分析第26-29页
        3.2.2 北京高校师生对校内突发事件网络认知第29-31页
        3.2.3 北京高校师生在突发事件中对网络舆情的看法第31-34页
第四章 高校突发事件中手机舆情的存在问题第34-40页
    4.1 预警意识不足第34-35页
        4.1.1 舆情重要性认识不足第34页
        4.1.2 舆情预警意识不足第34-35页
        4.1.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足第35页
    4.2 监测手段不足第35-37页
        4.2.1 舆情信息的复杂性是根本制约因素第36页
        4.2.2 缺乏专业舆情收集人员和技术手段第36-37页
        4.2.3 高校舆情管理的软硬件投入不足第37页
    4.3 解决力度不足第37-40页
        4.3.1 事件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和舆论引导第37-38页
        4.3.2 事件发生后缺乏事件评价和形象重塑第38-40页
第五章 高校突发事件中手机舆情的引导策略第40-46页
    5.1 树立手机校园的舆情预警意识第40-41页
        5.1.1 树立防范在先的意识第40页
        5.1.2 编制突发事件的准备预案第40-41页
    5.2 建立手机舆情的全媒体监测体系第41-43页
        5.2.1 发挥新媒体特点第42页
        5.2.2 借助传统媒体优势地位第42-43页
        5.2.3 结合新旧媒体建立全媒体监测体系第43页
    5.3 建立时效网络第43-46页
        5.3.1 建立及时快速地信息发布机制第43-44页
        5.3.2 建立双向快速的沟通机制第44页
        5.3.3 完善高效手机舆情危机处理机制第44-46页
结束语第46-47页
附录1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交媒体中UGC版权保护策略的传播学分析
下一篇:从微信父母“晒娃”现象论社交网络儿童信息隐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