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新媒体语境 | 第7-8页 |
二、文学的新定位及"移动文学"的概念 | 第8-11页 |
第一章 "数字化生存"——大众传播与移动文学的发生发展 | 第11-26页 |
第一节 大众传播理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大众传播与文艺发展的相互渗透 | 第13-19页 |
一、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 | 第16-17页 |
二、新媒介产业与文艺生产 | 第17-18页 |
三、文艺理论与传播理论的互相借鉴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移动媒体的兴起与新文学样式的产生 | 第19-26页 |
一、从文学边缘化到网络文学发展成熟的变迁 | 第20-22页 |
二、"第五媒体"技术带来的契机 | 第22-24页 |
三、从传媒变化到新的文学研究视角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视觉的盛宴"——文化消费与移动文学的表现形态 | 第26-53页 |
第一节 移动文学的存在形态 | 第26-40页 |
一、文学与手机的结合 | 第26-32页 |
二、文学与移动影视剧的结合 | 第32-35页 |
三、文学与游戏的结合 | 第35-40页 |
第二节 移动文学的本体内容 | 第40-45页 |
一、类型分化 | 第40-43页 |
二、文体流变 | 第43-45页 |
第三节 移动文学的艺术特性 | 第45-51页 |
一、语言符号的多样化 | 第46-48页 |
二、情感表达手段的变迁 | 第48-51页 |
第四节 移动媒体技术环境对文学发展的刺激与制约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娱乐至死"——移动文学的审美追求 | 第53-71页 |
第一节 文学主体理念的革新 | 第54-61页 |
一、创作主体:从"殿堂"走向"草根" | 第54-58页 |
二、接受主体:互动性与开放性 | 第58-61页 |
三、市场环境下的移动文学生产 | 第61页 |
第二节 文化逻辑发展的反思 | 第61-67页 |
一、物质与精神——作为消费品的移动文学 | 第62-63页 |
二、虚拟与真实——新媒体文学与日常生活经验的改变 | 第63-65页 |
三、严肃与嬉戏——精英与大众之争 | 第65-67页 |
第三节 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 第67-71页 |
一、移动文学的艺术成就 | 第67-68页 |
二、移动文学促进公共话语空间的形成 | 第68-69页 |
三、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狂欢 | 第69-71页 |
结论 移动文学何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