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8-19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2章“BOT+EPC”投资建设模式项目集成增值基本理论及相关问题分析 | 第22-44页 |
2.1“BOT+EPC”投资建设模式的相关理论 | 第22-30页 |
2.1.1 BOT模式的基本理论 | 第22-24页 |
2.1.2 EPC模式的基本理论 | 第24-26页 |
2.1.3“BOT+EPC”投资建设模式基本理论 | 第26-30页 |
2.2 集成管理基本理论 | 第30-31页 |
2.2.1 集成与集成的特征 | 第30页 |
2.2.2 集成管理与集成管理特征 | 第30-31页 |
2.3 增值基本理论 | 第31-32页 |
2.4 传统模式与“BOT+EPC”模式对比分析 | 第32-39页 |
2.4.1 DBB模式与EPC模式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2.4.2 政府直接投资模式与BOT模式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2.4.3 传统模式与“BOT+EPC”投资建设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35-39页 |
2.5“BOT+EPC”投资建设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集成管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39-43页 |
2.5.1 高速公路建设“BOT+EPC”投资建设模式存在问题 | 第39-40页 |
2.5.2 高速公路项目特征 | 第40-41页 |
2.5.3 集成管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41-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BOT+EPC”投资建设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集成增值机理分析 | 第44-62页 |
3.1“BOT+EPC”投资建设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集成增值概念界定及分析框架 | 第44-45页 |
3.1.1“BOT+EPC”投资建设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集成增值概念界定 | 第44页 |
3.1.2“BOT+EPC”投资建设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集成增值分析框架 | 第44-45页 |
3.2“BOT+EPC”投资建设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信息集成增值机理分析 | 第45-48页 |
3.2.1 项目信息集成 | 第45-46页 |
3.2.2 项目信息集成增值 | 第46页 |
3.2.3 项目信息集成增值机理模型 | 第46-48页 |
3.3“BOT+EPC”投资建设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过程集成增值机理分析 | 第48-51页 |
3.3.1 项目过程集成 | 第48页 |
3.3.2 项目过程集成增值 | 第48页 |
3.3.3 项目过程集成增值机理模型 | 第48-51页 |
3.4“BOT+EPC”投资建设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组织集成增值机理分析 | 第51-54页 |
3.4.1 项目组织 | 第51-53页 |
3.4.2 组织集成增值 | 第53页 |
3.4.3 项目组织集成增值机理模型 | 第53-54页 |
3.5“BOT+EPC”投资建设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目标要素集成增值机理分析 | 第54-57页 |
3.5.1 建设项目目标概念 | 第54-55页 |
3.5.2 项目目标要素的集成 | 第55-56页 |
3.5.3 项目目标要素集成增值机理模型 | 第56-57页 |
3.6“BOT+EPC”高速公路项目集成增值机理概念模型 | 第57-6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BOT+EPC”投资建设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集成增值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88页 |
4.1“BOT+EPC”投资建设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集成增值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 第62-63页 |
4.2 项目集成增值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和甄选 | 第63-70页 |
4.2.1 项目集成增值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63-65页 |
4.2.2 项目集成增值主要影响因素的甄选 | 第65-67页 |
4.2.3 项目集成增值主要影响因素说明及分析 | 第67-70页 |
4.3 项目集成增值关键影响因素提取 | 第70-75页 |
4.3.1 关键因素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70-71页 |
4.3.2 模糊和群决策DEMATEL模型 | 第71-75页 |
4.4 基于模糊和群决策DEMATEL模型的应用 | 第75-86页 |
4.4.1 专家选择及数据收集 | 第75-77页 |
4.4.2 数据处理及结果 | 第77-84页 |
4.4.3 结果分析 | 第84-8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5章 YJ高速公路项目集成管理案例分析及项目集成增值管理启示 | 第88-100页 |
5.1 YJ高速公路项目概况 | 第88页 |
5.2 YJ高速公路项目集成管理经验分析 | 第88-93页 |
5.2.1 全寿命期过程集成实现项目增值 | 第89-90页 |
5.2.2 组织集成实现项目增值 | 第90-91页 |
5.2.3 目标要素集成实现项目增值 | 第91-93页 |
5.3 本文结论与YJ高速公路项目集成管理案例比较分析 | 第93页 |
5.4 建议 | 第93-98页 |
5.4.1 制定适合“BOT+EPC”项目的集成化组织结构 | 第93-94页 |
5.4.2 合理组建项目团队,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 | 第94-95页 |
5.4.3 建立全生命期的多因素目标体系 | 第95页 |
5.4.4 项目参与各方最大化形成共识 | 第95-96页 |
5.4.5 优化项目流程 | 第96页 |
5.4.6 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 | 第96-97页 |
5.4.7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Internet技术和项目管理软件 | 第97-9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6.1 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 | 第100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100-101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101页 |
6.4 展望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附录 | 第108-11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