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洪涝灾害概况和湿涝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 第10-11页 |
·作物耐湿涝性研究 | 第11-18页 |
·湿涝害对作物的影响 | 第11-14页 |
·湿害形成的原因 | 第14-15页 |
·作物对湿涝害的适应性机制 | 第15-18页 |
·作物耐湿涝性遗传研究及应用 | 第18页 |
·油菜耐湿涝性研究的意义 | 第18-20页 |
·油菜耐湿涝性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湿害症状及湿害的敏感期 | 第20页 |
·湿害鉴定的指标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油菜苗期耐淹性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22-34页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预备试验 | 第22-24页 |
·油菜品种资源耐淹性的鉴定 | 第24页 |
·耐淹材料的生理及形态指标研究 | 第24-25页 |
·数据分析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油菜资源的耐淹性预筛选结果 | 第25-27页 |
·不同耐淹性油菜幼苗根部缺氧处理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不同耐淹性油菜幼苗丙二醛活性对缺氧处理的响应差异 | 第28-29页 |
·不同耐淹性油菜缺氧处理后根长、根干重的差异 | 第29-30页 |
·耐淹资源快速筛选的结果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4页 |
·耐淹性的鉴定技术—鉴定方法和鉴定指标 | 第31-32页 |
·多种因素对鉴定方法及指标的干扰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油菜种质资源苗期耐淹性鉴定及其生态区差异 | 第34-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统计分析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油菜淹水后的表现和耐淹性分级 | 第34-36页 |
·不同生态区油菜种质资源耐淹性的差异 | 第36-38页 |
·油菜耐淹性种质筛选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油菜种质资源耐涝性筛选意义 | 第39页 |
·油菜耐淹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油菜耐淹资源的光合参数与产量的基因型差异 | 第40-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涝害对油菜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涝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统计分析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涝害对不同耐淹性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涝害对不同耐淹性油菜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涝害对不同耐淹性油菜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涝害对不同耐淹性油菜叶片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涝害下的不同耐淹性油菜的水分利用率 | 第48-50页 |
·涝害下的不同耐淹性油菜的气孔限制值 | 第50-51页 |
·三叶期淹水处理对不同耐淹性油菜产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终花期淹水处理对不同耐淹性油菜产量的影响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淹水处理对不同耐淹性油菜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52-53页 |
·涝害对不同耐淹性油菜产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第五章 讨论、全文结论与创新之处 | 第54-58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油菜耐湿涝性筛选的意义 | 第54页 |
·油菜耐淹性鉴定指标和方法 | 第54-55页 |
·油菜耐淹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 第55页 |
·油菜淹水对叶片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全文结论 | 第56-57页 |
·油菜苗期耐淹性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56页 |
·油菜种质资源耐淹性鉴定与筛选 | 第56页 |
·涝害对不同耐淹基因型油菜产量和光合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附录 | 第6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