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1.3.1 历史街区 | 第10页 |
1.3.2 文化景观 | 第10-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4.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页 |
1.4.2 国外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保护的发展历程 | 第12-14页 |
1.4.3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页 |
1.4.4 国内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保护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1.5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5-1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2 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及特性分析 | 第18-26页 |
2.1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 | 第18-22页 |
2.1.1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构成 | 第18-19页 |
2.1.2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形成要素 | 第19-22页 |
2.2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特性 | 第22-23页 |
2.2.1 整体性 | 第22页 |
2.2.2 文化性 | 第22-23页 |
2.2.3 延续性 | 第23页 |
2.3 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价值分析 | 第23-26页 |
2.3.1 历史文化价值 | 第23-24页 |
2.3.2 社会经济价值 | 第24页 |
2.3.3 生态环境价值 | 第24页 |
2.3.4 街区美学价值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北京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案例及问题研究 | 第26-36页 |
3.0 北京历史街区概况 | 第26-27页 |
3.1 北京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案例 | 第27-31页 |
3.1.1 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为主,适当更新改造 | 第27-30页 |
3.1.2 菊儿胡同——更新改造为主,保护整治为辅 | 第30-31页 |
3.2 影响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的因素 | 第31-32页 |
3.2.1 政策因素 | 第31页 |
3.2.2 经济因素 | 第31-32页 |
3.2.3 社会因素 | 第32页 |
3.3 北京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中的问题 | 第32-36页 |
3.3.1 保护意识虽增强,但仍存在价值观念误区 | 第32-33页 |
3.3.2 街区开发过度,传统风貌渐失 | 第33页 |
3.3.3 建筑功能衰退,建筑质量堪忧 | 第33-34页 |
3.3.4 保护制度有漏洞,保护机制不健全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北京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的原则与对策 | 第36-44页 |
4.1 北京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的原则 | 第36-37页 |
4.1.1 整体性原则 | 第36页 |
4.1.2 延续性原则 | 第36页 |
4.1.3 原真性原则 | 第36-37页 |
4.1.4 公众参与原则 | 第37页 |
4.2 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 | 第37-38页 |
4.2.1 保护原有街巷肌理 | 第37-38页 |
4.2.2 适当更新改造道路 | 第38页 |
4.3 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 第38-41页 |
4.3.1 以“院落”为单位的渐进式小规模更新 | 第38页 |
4.3.2 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分类 | 第38-40页 |
4.3.3 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对策 | 第40-41页 |
4.4 历史街区绿化景观的保护与更新 | 第41-44页 |
4.4.1 保护现有植物增加边角绿化 | 第41-42页 |
4.4.2 适当增加小型公共绿地 | 第42-43页 |
4.4.3 保护古树名木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南锣鼓巷地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对策研究 | 第44-64页 |
5.1 南锣鼓巷区域位置 | 第44-45页 |
5.2 南锣鼓巷历史沿革 | 第45-48页 |
5.3 南锣鼓巷地区相关保护规划 | 第48页 |
5.4 南锣鼓巷文化景观现状分析 | 第48-55页 |
5.4.1 城市肌理 | 第48-49页 |
5.4.2 街巷胡同及交通 | 第49-50页 |
5.4.3 建筑现状 | 第50-54页 |
5.4.4 绿化及公共开敞空间 | 第54-55页 |
5.5 南锣鼓巷地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对策建议 | 第55-64页 |
5.5.1 色彩保护与更新 | 第56-58页 |
5.5.2 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 | 第58页 |
5.5.3 建筑分类保护与更新 | 第58-61页 |
5.5.4 绿化景观保护与更新 | 第61-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