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农村金融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陕西省实地调研数据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1页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3 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第12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3.1 研究目的第12页
        1.3.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3-14页
        1.4.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金融创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5-17页
    2.1 金融创新的相关概念第15页
        2.1.1 关于创新的概念第15页
        2.1.2 关于金融创新的概念第15页
    2.2 金融创新的理论基础第15-17页
        2.2.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第15页
        2.2.2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发展第15-16页
        2.2.3 金融创新理论第16-17页
第三章 陕西省农村金融创新的现状分析第17-22页
    3.1 陕西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第17-18页
        3.1.1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善第17页
        3.1.2 涉农信贷投放稳步增长,涉农贷款占比总体上升第17-18页
        3.1.3 涉农企业融资渠道明显拓宽第18页
    3.2 陕西省农村金融创新状况第18-22页
        3.2.1 抵押形式创新类产品第19页
        3.2.2 担保机制创新类产品第19-20页
        3.2.3 风险机制创新类产品第20页
        3.2.4 信用增级创新类产品第20-21页
        3.2.5 支付结算创新类产品第21-22页
第四章 陕西省农村金融创新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第22-25页
    4.1 陕西省农村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4.1.1 涉农金融产品种类增多,但推广力度不够,存贷转化率较低第22页
        4.1.2 贷款担保方式有所创新,但应用范围不广第22页
        4.1.3 服务质量不断改进,但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第22-23页
    4.2 农村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第23-25页
        4.2.1 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的内生动力不强第23页
        4.2.2 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够灵活第23页
        4.2.3 农村金融监管的标准过于苛刻第23页
        4.2.4 金融配套服务体系依然不健全第23-25页
第五章 基于农业经营主体视角的农村融资现状和金融服务需求的特征变化分析第25-30页
    5.1 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现状第25-27页
        5.1.1 融资渠道严重依赖银行贷款第25-26页
        5.1.2 融资需求满足率较低第26-27页
        5.1.3 融入资金多用于实际经营活动第27页
        5.1.4 可抵押资产种类和价值有限第27页
        5.1.5 可承受融资利率水平总体较低第27页
    5.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需求特征第27-30页
        5.2.1 信贷需求大额化第27-28页
        5.2.2 信贷需求长期化第28-29页
        5.2.3 资金需求链条化第29页
        5.2.4 资金需求常态化第29页
        5.2.5 服务需求多元化第29-30页
第六章 国外农村金融创新的经验与借鉴第30-34页
    6.1 国外农村金融创新的经验第30-32页
        6.1.1 印度—BASIX机构的创新经验第30-31页
        6.1.2 巴西—CPR融资工具的创新经验第31页
        6.1.3 日本—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第31页
        6.1.4 美国—多样化的农村金融体系第31-32页
    6.2 国外农村金融创新的启示第32-34页
第七章 推进陕西省农村金融创新的对策研究第34-39页
    7.1 深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创新第34-35页
        7.1.1 加快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步伐第34页
        7.1.2 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股权改制第34页
        7.1.3 有效推进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第34页
        7.1.4 推进邮储银行从零售银行向全能型银行改革第34-35页
        7.1.5 鼓励发展新型金融机构第35页
        7.1.6 加快发展融资性担保中介机构第35页
    7.2 加快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创新第35-36页
        7.2.1 鼓励和推进多元化信贷担保机制第35页
        7.2.2 完善联户互助担保制度第35页
        7.2.3 推广产业化龙头公司担保模式第35-36页
    7.3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第36页
        7.3.1 完善政策性保险体系第36页
        7.3.2 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巨灾风险分散体系第36页
        7.3.3 加强银保支农合作第36页
    7.4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第36-37页
        7.4.1 培育创新发展理念第36页
        7.4.2 找准创新重点第36-37页
        7.4.3 发挥政策合力第37页
        7.4.4 完善地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第37页
    7.5 加快农村投融资渠道创新第37页
        7.5.1 大力培育农村资本市场第37页
        7.5.2 增强支农资金实力第37页
    7.6 建立农村金融创新激励机制第37-39页
        7.6.1 建立激励考核和扶持机制第37-38页
        7.6.2 完善信贷政策支持机制第38-39页
第八章 结束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附录第43-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介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展STS教育实现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下一篇:宁夏县域金融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Taking Ningxia as An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