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属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创新点及不足第16-17页
        1.4.1 创新点第16页
        1.4.2 不足之处第16-17页
2 中国梦和精神动力概述第17-23页
    2.1 中国梦概述第17-18页
        2.1.1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第17-18页
        2.1.2 中国梦的目标第18页
    2.2 精神动力概述第18-21页
        2.2.1 精神动力的内涵第18-20页
        2.2.2 精神动力的作用第20-21页
    2.3 研究中国梦精神动力属性的意义第21-23页
        2.3.1 研究中国梦精神动力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第21页
        2.3.2 研究中国梦精神动力属性是深化改革的需要第21-22页
        2.3.3 研究中国梦精神动力属性是凝聚心聚力的需要第22-23页
3 中国梦精神动力思想提出的依据第23-29页
    3.1 中国梦精神动力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第23-25页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动力思想第23页
        3.1.2 毛泽东的精神动力思想第23-24页
        3.1.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精神动力思想第24-25页
    3.2 中国梦精神动力提出的历史依据第25-27页
        3.2.1 农民阶级的“天国梦”第25页
        3.2.2 资产阶级的“改良梦”、“共和梦”第25-26页
        3.2.3 无产阶级的“新中国梦”第26-27页
    3.3 中国梦精神动力提出的现实依据第27-29页
        3.3.1 应对外来挑战的需要第27-28页
        3.3.2 破除改革发展阻力的需要第28页
        3.3.3 应对价值观多元化挑战的需要第28-29页
4 中国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第29-35页
    4.1 中国梦是中国精神的统领第29-30页
        4.1.1 中国梦是中国精神的统领第29页
        4.1.2 中国梦将各种精神动力整合成精神合力第29-30页
        4.1.3 中国梦能有力的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第30页
    4.2 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第30-31页
        4.2.1 中国梦的国家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31页
        4.2.2 中国梦的社会目标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第31页
        4.2.3 中国梦对人民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31页
    4.3 中国梦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承接第31-32页
        4.3.1 中国梦是共产主义理想和现实的统一第32页
        4.3.2 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相一致第32页
    4.4 中国梦是本国利益和世界利益的融合第32-35页
        4.4.1 中国梦的要义是对世界有所贡献第33页
        4.4.2 中国梦追求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第33-34页
        4.4.3 中国梦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国际认同第34-35页
5 中国梦精神动力的实现机制第35-40页
    5.1 人民群众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主体第35-36页
        5.1.1 中国梦包含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第35-36页
        5.1.2 人民群众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主体第36页
    5.2 中国道路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路径第36-38页
        5.2.1 道路自觉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的前提第36-37页
        5.2.2 道路自信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的基础第37页
        5.2.3 脚踏实地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的要求第37-38页
    5.3 和平发展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外在保障第38-40页
        5.3.1 中国梦蕴含了和平发展的理念第38-39页
        5.3.2 和平发展是发挥中国梦精神动力作用的外在保障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后记第44-4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下一篇:浅析网络政治参与下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