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研究--基于皖北L县的实地调查

内容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2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背景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0-15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4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第三节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第15-19页
        一、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第15-18页
        二、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9-21页
        一、论文可能的创新第19-20页
        二、论文存在的不足第20-21页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状况与权益现状第21-30页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状况第21-24页
        一、年龄构成第21页
        二、性别构成第21-22页
        三、文化水平第22页
        四、婚姻状况第22-23页
        五、工作地流向第23页
        六、行业分布第23-24页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现状第24-30页
        一、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受侵害第24-25页
        二、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双重边缘化第25-26页
        三、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第26-27页
        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失衡第27-28页
        五、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阙如第28-30页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机制及其存在问题第30-40页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第30-34页
        一、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第30-33页
        二、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第33-34页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4-40页
        一、国家层面:利益表达的非制度化和非权利化第35-36页
        二、社会层面:利益表达的非组织化和非社区化第36-37页
        三、主体层面:利益表达的非主体性和非现代性第37-40页
第四章 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路径第40-46页
    一、国家层面:健全法制与完善制度供给第40-42页
    二、社会层面:共同社区建设与组织载体建设第42-43页
    三、主体层面:自我素养提升与表达意识增强第43-46页
结语第46-47页
附录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公务员培训体系研究--以蚌埠市为例
下一篇:政府信息公开视角下的阳光政府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