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地球物理勘探中新型地震检波器的研究

第一章 概述第8-15页
    1.1 国内地震检波器的发展状况第9页
    1.2 国外地震检波器的发展状况第9-10页
    1.3 地震检波器的发展前景第10页
    1.4 传统地震检波器和新型地震检波器第10-14页
        1.4.1 磁电式地震检波器第10-11页
        1.4.2 涡流地震检波器第11页
        1.4.3 磁电、涡流检波器的缺陷第11-12页
        1.4.4 压电式地震检波器第12页
        1.4.5 其他地震检波器第12-14页
    1.5 本论文研究的光栅地震检波器第14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地震反射波与地震仪器第15-20页
    2.1 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第15-16页
    2.2 地震反射波的本质第16-17页
    2.3 地震仪器的要求第17-20页
第三章 光栅莫尔条纹地震检波器第20-33页
    3.1 基于莫尔条纹技术的新型地震检波器第20-22页
        3.1.1 莫尔条纹原理第20页
        3.1.2 光栅测量的特点第20-21页
        3.1.3 硅光电池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第21-22页
        3.1.4 光栅测量中的辨向第22页
    3.2 光栅地震检波器的模型及其运动方程第22-27页
        3.2.1 光栅地震检波器的基本结构第22-24页
        3.2.2 光栅地震检波器的工作原理第24-27页
    3.3 光栅地震检波器的输出信号第27-29页
    3.4 光栅地震检波器的弹性元件第29页
    3.5 光栅地震检波器的特性第29-31页
        3.5.1 固有频率(自然频率)第29-31页
        3.5.2 分辨力第31页
        3.5.3 动态范围第31页
    3.6 光栅地震检波器的特点第31页
    3.7 误差分析第31-33页
第四章 阻尼系统第33-50页
    4.1 阻尼系数的选择第33-34页
    4.2 阻尼对系统输出信号的影响第34-35页
    4.3 阻尼比的测定第35-38页
        4.3.1 自由振动法第35-36页
        4.3.2 共振法测阻尼比第36-38页
    4.4 传统阻尼第38页
    4.5 本课题中应用的阻尼第38-45页
        4.5.1 工作原理第38-39页
        4.5.2 理论分析第39-45页
        4.5.3 采用该种阻尼形式的特点第45页
    4.6 阻尼实验第45-49页
    4.7 环境对阻尼的影响第49-50页
第五章 光栅多普勒地震检波器的研究第50-70页
    5.1 多普勒效应原理第50-52页
        5.1.1 观测者和波源运动时的多普勒频移第50-51页
        5.1.2 散射物体的多普勒频移第51-52页
    5.2 差动多普勒技术第52-54页
        5.2.1 差拍第52-53页
        5.2.2 差动多普勒技术第53-54页
    5.3 衍射光栅的光强分布与光栅的选用第54-56页
        5.3.1 光栅透射函数第54-55页
        5.3.2矩形槽相位光栅衍射光强的分布第55-56页
    5.4 衍射光栅的多普勒信号第56-58页
        5.4.1原理第56-57页
        5.4.2光学拍信号的获得利用光栅进行混频第57-58页
    5.5 光栅多普勒检波器原理第58-62页
        5.5.1检波器辨向原理第60-61页
        5.5.2输出信号与输入振幅的关系第61-62页
    5.6 差动多普勒测量系统第62-63页
    5.7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63-68页
        5.7.1 数据采集程序第63-64页
        5.7.2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64-68页
    5.8 误差分析第68-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
下一篇:当代中国证券法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以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为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