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幼”思想的回归与诠释--以《刑法修正案(八)》对未成年人的三重保护为视角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恤幼思想的内涵与价值 | 第9-13页 |
第一节 “恤幼”思想的内涵 | 第9页 |
第二节 “恤幼”思想的价值 | 第9-13页 |
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规则需求 | 第9-10页 |
二、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责任需求 | 第10-13页 |
第二章 “恤幼”思想的纵横对比 | 第13-18页 |
第一节 “恤幼”思想的纵向溯源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恤幼”思想的横向对比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从赎罪到救助:“恤幼”思想的内涵变迁 | 第15-18页 |
第三章 《刑法修正案(八)》中“恤幼”思想的传承 | 第18-23页 |
第一节 定罪层次——限制累犯认定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量刑层次——扩大缓刑适用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救助层次——报告义务免除 | 第20-23页 |
第四章 “恤幼”思想的现代诠释 | 第23-33页 |
第一节 缓刑适用的逆向选择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前科消灭的制度构建 | 第25-27页 |
第三节 社区矫正的强化完善 | 第27-31页 |
第四节 涉少案件的统一归口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资料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