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基于变形的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概述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试验研究第10-12页
        1.2.2 理论研究第12页
        1.2.3 存在的问题分析第12-13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2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层间位移的研究第14-25页
    2.1 概述第14-15页
    2.2 核心筒结构层间位移分析第15-17页
        2.2.1 层间位移的组成第15-16页
        2.2.2 受力层间位移第16-17页
    2.3 受力层间位移计算方法第17-19页
        2.3.1 单片剪力墙弹性解析方法第17页
        2.3.2 核心筒结构弹性阶段计算方法第17-19页
    2.4 受力层间位移计算及分析第19-24页
        2.4.1 单片剪力墙的分析第19-20页
        2.4.2 混合结构内核心筒及其墙肢的分析第20-24页
    2.5 小结第24-25页
3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变形性能指标的研究第25-41页
    3.1 概述第25页
    3.2 混合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及抗震性能目标第25-28页
        3.2.1 地震设防水准第25-26页
        3.2.2 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第26-28页
        3.2.3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第28页
    3.3 混合结构变形性能指标的量化第28-33页
        3.3.1 剪力墙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第29-31页
        3.3.2 层间位移角限值的量化第31-32页
        3.3.3 弹性受力层间位移角限值的量化第32-33页
    3.4 剪力墙构件变形性能指标的量化第33-37页
        3.4.1 各性能状态下的失效判别标准第33页
        3.4.2 各阶段曲率的定义与计算第33-36页
        3.4.3 塑性转角限值的量化第36-37页
    3.5 混合结构变形性能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7-40页
        3.5.1 FEMA356 对构件转角变形的规定第37-39页
        3.5.2 结构和构件变形性能指标限值的确立第39-40页
    3.6 小结第40-41页
4 SRC 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基于变形的抗震性能研究第41-66页
    4.1 概述第41-42页
    4.2 非线性单元模型第42-44页
        4.2.1 梁-柱单元模型第42页
        4.2.2 剪力墙单元模型第42-44页
    4.3 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第44-48页
        4.3.1 材料的本构模型第44-45页
        4.3.2 构件的单元模型第45-46页
        4.3.3 结构的整体模型第46-47页
        4.3.4 地震波的选取第47-48页
    4.4 基于结构层间位移角的抗震性能分析第48-53页
        4.4.1 小震作用下第48-50页
        4.4.2 中震作用下第50-52页
        4.4.3 大震作用下第52-53页
    4.5 基于结构受力层间位移角和构件转角的抗震性能分析第53-60页
        4.5.1 小震作用下第53-56页
        4.5.2 中震作用下第56-58页
        4.5.3 大震作用下第58-60页
    4.6 基于不同变形指标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第60-65页
        4.6.1 小震作用下第60-62页
        4.6.2 中震作用下第62-63页
        4.6.3 大震作用下第63-65页
    4.7 小结第65-66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5.1 主要工作和结论第66-67页
    5.2 问题与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建设用地地震危害性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