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3铝合金表面氟铝酸钠转化膜改性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铝及其合金 | 第10-13页 |
1.1.1 铝的特性 | 第10-11页 |
1.1.2 铝合金的分类及应用 | 第11-13页 |
1.2 铝合金的腐蚀 | 第13-15页 |
1.2.1 腐蚀产生的原因 | 第13页 |
1.2.2 腐蚀的类型 | 第13-14页 |
1.2.3 腐蚀的危害 | 第14-15页 |
1.3 化学转化膜处理技术 | 第15-23页 |
1.3.1 铬酸盐化学转化膜处理技术 | 第16-18页 |
1.3.2 三价铬化学转化膜处理技术 | 第18-19页 |
1.3.3 无铬化学转化膜处理技术 | 第19-23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5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3 实验药品 | 第26-27页 |
2.4 工艺流程 | 第27-30页 |
2.4.1 预处理 | 第27-29页 |
2.4.2 预处理效果评价 | 第29页 |
2.4.3 转化处理 | 第29-30页 |
2.5 转化膜性能测试与评价 | 第30-32页 |
2.5.1 转化膜形貌成分分析 | 第30页 |
2.5.2 转化膜耐蚀性测试 | 第30-31页 |
2.5.3 结合力测试 | 第31-32页 |
3 6063铝合金表面氟铝酸钠转化膜改性研究 | 第32-55页 |
3.1 成膜助剂硅酸钠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 改性剂初选研究 | 第34-42页 |
3.2.1 三聚磷酸钠 | 第34-36页 |
3.2.2 六偏磷酸钠 | 第36-37页 |
3.2.3 单宁酸 | 第37-39页 |
3.2.4 偏钒酸铵 | 第39-41页 |
3.2.5 氯化铈 | 第41-42页 |
3.2.6 小结 | 第42页 |
3.3 六偏磷酸钠与偏钒酸铵协同作用研究 | 第42-47页 |
3.3.1 六偏磷酸钠浓度优化 | 第42-45页 |
3.3.2 偏钒酸铵浓度优化 | 第45-47页 |
3.4 氟化钠和硅酸钠浓度优化研究 | 第47-52页 |
3.4.1 氟化钠浓度优化 | 第47-49页 |
3.4.2 硅酸钠浓度优化 | 第49-52页 |
3.5 转化条件优化研究 | 第52-55页 |
3.5.1 pH | 第52-53页 |
3.5.2 温度 | 第53页 |
3.5.3 反应时间 | 第53-55页 |
4 转化膜性能测试与评价 | 第55-60页 |
4.1 转化膜形貌 | 第55-58页 |
4.1.1 外观和金相 | 第55页 |
4.1.2 SEM 图和成分分析 | 第55-58页 |
4.2 转化膜耐蚀性测试 | 第58-59页 |
4.2.1 中性盐雾 | 第58页 |
4.2.2 极化曲线 | 第58-59页 |
4.3 结合力测试 | 第59-60页 |
5 转化膜成膜机理分析 | 第60-6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2-63页 |
6.1 结论 | 第62页 |
6.2 建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 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