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 课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三、 本文的创新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沪、渝房产税改革试点评析 | 第20-35页 |
第一节 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内容 | 第20-24页 |
一、 房产税的历史沿革 | 第20-21页 |
二、 房产税改革的背景 | 第21-22页 |
三、 沪、渝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具体内容和比较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功能分析 | 第24-28页 |
一、 传统理论中的房产税功能 | 第24-25页 |
二、 对传统房产税功能的冷思考 | 第25-27页 |
三、 房产税改革的定位与功能的合理化设定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房产税改革试点的税基选择与评估体系 | 第28-30页 |
一、 税基选择的价值判断与现实思考 | 第28-29页 |
二、 评估体系的分类与选择 | 第29-30页 |
第四节 房产税改革试点的税收优惠与税款使用 | 第30-32页 |
一、 税收优惠的作用与负作用 | 第30-31页 |
二、 税款使用的正当性与监管 | 第31-32页 |
第五节 房产税改革试点中的纳税人权利缺失 | 第32-35页 |
一、 税收立法权的缺失 | 第32-33页 |
二、 税收监督权的缺失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沪、渝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合法性探究 | 第35-47页 |
第一节 合法性之争 | 第35-38页 |
一、 国务院的税收立法权渊源 | 第35-36页 |
二、 争议焦点的归纳和评析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受益论”与“新论”:基础理论角度的探究 | 第38-40页 |
一、 房产税征收合法性的基础理论:“受益论”与“新论” | 第38-40页 |
二、 两种理论的选择与适用后果 | 第40页 |
第三节 “税收政策合法性”与“可税性”:实用主义角度的探究 | 第40-47页 |
一、 税收政策的合法性和合法化 | 第40-44页 |
二、 《房产税暂行条例》的出台背景 | 第44-45页 |
三、 个人非经营性房产的“可税性” | 第45-47页 |
第三章 深化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的建议 | 第47-56页 |
第一节 完善房产税立法体系 | 第47-49页 |
一、 提升房产税法的立法层级 | 第47页 |
二、 确保房产税的中央集中立法权 | 第47-48页 |
三、 给予地方房产税有限立法权和政策权 | 第48-49页 |
第二节 调整税制设计 | 第49-53页 |
一、 存量房和经营性农村房屋的可税性 | 第49-50页 |
二、 健全房产价值评估体系 | 第50-51页 |
三、 差异化比例税率的适用 | 第51-52页 |
四、 以人为本:以居住人口为标准设计税收优惠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房产税对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的支持 | 第53-54页 |
一、 房产税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 | 第53-54页 |
二、 房产税对公共服务的支持 | 第54页 |
第四节 保障房产税纳税人权利 | 第54-56页 |
一、 纳税人知情权的提升 | 第54-55页 |
二、 税收救济权的实现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