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7-26页 |
1.2.1 移动网络安全 | 第17-20页 |
1.2.2 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 | 第20-24页 |
1.2.3 移动网络病毒传播建模与防控策略 | 第24-25页 |
1.2.4 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 第25-2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6-27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移动网络匿名漫游认证协议 | 第29-49页 |
2.1 前言 | 第29-30页 |
2.2 基础知识 | 第30-34页 |
2.2.1 椭圆曲线公钥密码 | 第30-32页 |
2.2.2 BAN逻辑 | 第32-34页 |
2.3 基于ECC的移动网络匿名漫游认证协议 | 第34-40页 |
2.4 协议分析 | 第40-48页 |
2.4.1 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40-43页 |
2.4.2 基于BAN逻辑的协议证明 | 第43-47页 |
2.4.3 协议的功能与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3GPP LTE-WLAN异构网络认证协议 | 第49-66页 |
3.1 前言 | 第49-50页 |
3.2 基础知识 | 第50-54页 |
3.2.1 3GPP LTE-WLAN异构无线网络架构 | 第50-51页 |
3.2.2 EAP-AKA认证协议 | 第51-53页 |
3.2.3 EAP-AKA fast re-authentication认证协议 | 第53-54页 |
3.3 3GPPLTE-WLAN异构网络认证协议Enhanced EAP-AKA | 第54-62页 |
3.3.1 full EEAP-AKA认证机制 | 第55-59页 |
3.3.2 EEAP-AKA intra-AP re-authentication重认证机制 | 第59-60页 |
3.3.3 EEAP-AKA intra-WAAA re-authentication重认证机制 | 第60-62页 |
3.3.4 EEAP-AKA intra-HAAA re-authentication重认证机制 | 第62页 |
3.4 协议分析 | 第62-65页 |
3.4.1 安全性分析 | 第62-63页 |
3.4.2 认证时延分析 | 第63-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针对移动终端的多服务器环境认证协议 | 第66-79页 |
4.1 前言 | 第66-67页 |
4.2 基础知识 | 第67-68页 |
4.2.1 双线性映射 | 第67页 |
4.2.2 基于椭圆曲线的自证明公钥 | 第67-68页 |
4.3 针对移动终端的多服务器环境认证协议 | 第68-74页 |
4.4 协议分析 | 第74-78页 |
4.4.1 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74-76页 |
4.4.2 协议的功能与性能分析 | 第76-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移动网络病毒安全补丁分发方案设计 | 第79-92页 |
5.1 引言 | 第79-81页 |
5.2 基于SAOC的移动网络安全补丁分发方案 | 第81-85页 |
5.2.1 基于SAOC的移动网络病毒安全补丁分发方案描述 | 第81-83页 |
5.2.2 具体示例 | 第83-85页 |
5.3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85-90页 |
5.3.1 静态网络 | 第85-89页 |
5.3.2 动态网络 | 第89-9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移动病毒多途径传播建模与分析 | 第92-107页 |
6.1 前言 | 第92-93页 |
6.2 病毒传播模型与网络模型 | 第93-96页 |
6.2.1 两途径传播病毒的SIR传播模型 | 第94页 |
6.2.2 两层网络模型 | 第94-95页 |
6.2.3 邻居节点平均相似度与度度相关性 | 第95-96页 |
6.3 传播临界值与传播规模 | 第96-100页 |
6.3.1 双层网络的传播临界值 | 第96-99页 |
6.3.2 两途径传播病毒的传播规模 | 第99-100页 |
6.4 仿真实验 | 第100-106页 |
6.4.1 传播临界值与传播规模仿真分析 | 第100-103页 |
6.4.2 ASN与DDC对两层网络传播动力学影响分析 | 第103-10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七章 基于半张量积的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研究 | 第107-126页 |
7.1 前言 | 第107-108页 |
7.2 相关基础知识 | 第108-114页 |
7.2.1 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 第108-109页 |
7.2.2 布尔网络与半张量积 | 第109-114页 |
7.3 NLFSR分析 | 第114-117页 |
7.4 NLFSR综合 | 第117-122页 |
7.4.1 构造可输出给定非周期bit序列的最短nNLFSR | 第117-121页 |
7.4.2 构造可输出给定周期bit序列的最短nNLFSR | 第121-122页 |
7.5 可输出最大周期序列的NLFSR构造 | 第122-125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6-129页 |
8.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126-127页 |
8.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