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刑事庭前准备程序概述第12-18页
    第一节 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的含义第12-13页
    第二节 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的法律特征第13-15页
        一、 庭前准备程序的阶段相对独立性第13-14页
        二、 庭前准备程序的主体多元化第14页
        三、 庭前准备程序的内容多样化第14-15页
    第三节 刑事审判庭前准备程序的价值功能第15-18页
        一、 有利于庭审前发现存在的程序违法问题以提高审判的公信力第15-16页
        二、 有利于提升审判效能以保证庭审的集中连续第16-17页
        三、 有利于体现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以促进程序公正第17页
        四、 有利于实现案件分流以节约司法资源第17-18页
第二章 我国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的现状考察第18-24页
    第一节 我国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的立法概述第18页
    第二节 我国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的问题与成因分析第18-24页
        一、 存在问题第18-21页
        二、 成因分析第21-24页
第三章 刑事审判庭前准备程序的域外考察第24-33页
    第一节 当事人主义模式下的庭前准备程序第24-27页
        一、 美国的庭前准备程序第24-25页
        二、 英国的庭前准备程序第25-27页
    第二节 职权主义模式下的庭前准备程序第27-28页
        一、 法国的庭前准备程序第27-28页
        二、 德国的庭前准备程序第28页
    第三节 混合主义模式下的庭前准备程序——日本庭前准备程序第28-30页
        一、 控辩双方的庭前准备活动第29页
        二、 法院的庭前准备活动第29-30页
    第四节 域外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特征比较分析第30-33页
        一、 设立宗旨比较第30页
        二、 审理对象比较第30-32页
        三、 发展趋势比较第32-33页
第四章 我国刑事审判庭前准备程序的完善第33-49页
    第一节 完善我国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的适用原则第33-35页
        一、 逐步完善原则第33页
        二、 公正效率兼顾原则第33-34页
        三、 有效衔接主审判程序原则第34页
        四、 程序参与原则第34-35页
    第二节 以完善我国目前庭前会议制度为现实改革目标第35-44页
        一、 明确适用庭前会议的案件范围第35-37页
        二、 明确庭前会议的主体第37-38页
        三、 庭前会议功能和效力设定第38-40页
        四、 完善庭前会议中的证据功能审查第40-44页
    第三节 以构建符合国情的刑事庭前准备程序为期待目标第44-49页
        一、 构建庭前准备程序的程序分流机制第44页
        二、 完善其他庭前准备活动第44-47页
        三、 建议将立案庭职能扩大,在其中设立“庭前准备工作组”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4-55页
后记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刑事强制采样的程序规制
下一篇:隐蔽性信息的诉讼证明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