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农村基层矛盾现状与解决途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1-15页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农村基层矛盾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变革理论 | 第15页 |
第二节 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刘易斯·科塞的冲突理论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相对剥夺理论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苏南农村基层矛盾现状 | 第19-30页 |
第一节 当前苏南农村基层矛盾的主要类型 | 第20-24页 |
一、 传统的家庭、婚姻矛盾 | 第20-21页 |
二、 失调的干群关系 | 第21-23页 |
三、 环境污染引发的矛盾 | 第23页 |
四、 征地和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农村基层矛盾的成因分析 | 第24-27页 |
一、 政府角色与职能错位:体制根源 | 第24-25页 |
二、 利益分化与利益冲突:经济根源 | 第25-26页 |
三、 法律建设与调整不力:法制根源 | 第26页 |
四、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差异:思想根源 | 第26-27页 |
第三节 苏南农村基层矛盾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 第27-30页 |
一、 农村矛盾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 第27-28页 |
二、 群体性事件突出 | 第28页 |
三、 对抗性明显增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国内外解决基层矛盾的经验借鉴 | 第30-38页 |
第一节 国内经验 | 第30-32页 |
一、 枫桥经验 | 第30-31页 |
二、 南通经验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国外经验 | 第32-36页 |
一、 日本的法院附设调停制度 | 第32-34页 |
二、 美国 ADR 制度 | 第34-35页 |
三、 其他国家的 ADR 制度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启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苏南农村基层矛盾的解决途径 | 第38-54页 |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基层人民调解机制 | 第38-41页 |
一、 拓展村级人民调解的调解范围 | 第38-39页 |
二、 组建专业的村级人民调解员队伍 | 第39-40页 |
三、 大力培训兼职的村级人民调解员 | 第40页 |
四、 加强人民法院与人民调解间的互动交流 | 第40-41页 |
五、 在专业领域建立“专门调解委员会” | 第41页 |
六、 大力建设人民调解信息管理平台 | 第41页 |
第二节 建立民主科学决策制度 | 第41-44页 |
一、 建立和完善利益的表达和协调机制 | 第42-43页 |
二、 完善决策沟通协调机制 | 第43页 |
三、 完善决策后评估机制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 第44-49页 |
一、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44页 |
二、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 第44-46页 |
三、 大力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 第46页 |
四、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 第46-47页 |
五、 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 | 第47-49页 |
第四节 加强法治教育 | 第49-51页 |
一、 完善行政立法和执法行为 | 第49-50页 |
二、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 第50-51页 |
三、 加大法律援助力度 | 第51页 |
第五节 完善预警与应急机制 | 第51-54页 |
一、 完善预警防范机制 | 第51-52页 |
二、 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