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第二章:社区自治管理与政府职能管理融合的相关概念 | 第19-32页 |
一、社会管理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社区及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20-25页 |
(一) 社区的概念 | 第20-21页 |
(二)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概念及组织架构 | 第21-23页 |
(三)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与不足 | 第23-25页 |
三、工商职能部门网格化管理 | 第25-28页 |
(一) 工商网格化管理的含义 | 第25-26页 |
(二) 工商网格管理的组织架构 | 第26-27页 |
(三) 工商职能部门网格管理的优势与不足 | 第27-28页 |
四、双网对接管理的概念 | 第28-29页 |
五、社区管理与政府职能管理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 第29-32页 |
(一) 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 | 第29-30页 |
(二)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急需进一步完善 | 第30页 |
(三) 政府部门积极行政的体现,主动深入社区发现和解决居民需求 | 第30-32页 |
第三章:鼓楼区社区管理与工商职能管理融合概况 | 第32-50页 |
一、社区管理与工商职能管理融合的前期筹备 | 第32-34页 |
(一) 对社区及工商网格管理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 第32-33页 |
(二) 职能融合的内容的制定 | 第33-34页 |
二、社区管理与工商职能管理融合机制的运作 | 第34-42页 |
(一) 案例分析 | 第34-41页 |
(二) “双网对接”模式的工作流程 | 第41-42页 |
三、“双网对接”管理运行保障 | 第42-47页 |
(一) 不断完善“双网对接”的组织架构 | 第42-43页 |
(二) 稳定的财政制度保障 | 第43-44页 |
(三) 构建全方位的监督考核体系 | 第44-45页 |
(四) 完善社区管理人员选择和培训体系 | 第45-46页 |
(五) 第三方社会组织作用得到增强,形成社区共治的理念 | 第46-47页 |
(六) 加强信息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 第47页 |
四、小结 | 第47-50页 |
(一) “双网对接”模式下的社区管理 | 第47-48页 |
(二) “双网对接”模式下的工商工作 | 第48-49页 |
(三) 社区自治管理与基层政府职能融合具有可行性 | 第49-50页 |
第四章:进一步完善“双网对接”的建议 | 第50-56页 |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制 | 第50-51页 |
二、加强社工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51-53页 |
三、明确责任权限,扩展与更多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 | 第53-54页 |
四、加深与NGO组织的合作 | 第54-55页 |
五、做好宣传工作 | 第55-56页 |
第五章:展望“双网对接”,构建“多网对接”新模式 | 第56-64页 |
一、整合多个基层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网格管理融合 | 第56-57页 |
二、“多网对接”的组织架构与运行保障 | 第57-61页 |
(一) “多网对接”的组织架构 | 第57-58页 |
(二) “多网对接”保障机制建设 | 第58-61页 |
三、“多网对接”模式的优势与意义 | 第61-64页 |
(一) 把分散孤立的系统整合为可高效运用的社会资源 | 第61-62页 |
(二) 实现社区自治与政府职能管理有效融合 | 第62页 |
(三) 贯彻服务理念,提升社区组织的服务能力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