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微重力生物学效应研究 | 第11-19页 |
1.1.1 微重力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1.2 微重力的细胞生物学效应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 | 第19页 |
1.3 cep135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1 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 | 第19-20页 |
1.3.2 cep135的结构及功能 | 第20-21页 |
1.4 转录后调控 | 第21-24页 |
1.4.1 转录后调控的种类 | 第21-23页 |
1.4.2 miRNA对转录后的调控 | 第23-24页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5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1.1 斑马鱼 | 第26页 |
2.1.2 细胞系 | 第26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51页 |
2.2.1 常用试剂及配方 | 第26-29页 |
2.2.2 胚胎收集以及模拟微重力处理 | 第29-30页 |
2.2.3 细胞培养,周期同步化以及模拟微重力处理 | 第30-32页 |
2.2.4 cep135的克隆 | 第32-39页 |
2.2.5 cep135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39-41页 |
2.2.6 CEP135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41-45页 |
2.2.7 micro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45-46页 |
2.2.8 dre-miR-22a过表达 | 第46-49页 |
2.2.9 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检测 | 第49-51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51-52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2-85页 |
3.1 斑马鱼中cep135的克隆 | 第52-59页 |
3.1.1 RNA提取、反转录及质量验证 | 第52-54页 |
3.1.2 cep135的PCR扩增 | 第54-55页 |
3.1.3 cep135阳性克隆的筛选验证 | 第55-56页 |
3.1.4 cep135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 | 第56-59页 |
3.2 模拟微重力对斑马鱼胚胎中cep135的影响 | 第59-65页 |
3.2.1 模拟微重力对斑马鱼胚胎中cep135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59-63页 |
3.2.2 模拟微重力对斑马鱼胚胎中CEP135蛋白的影响 | 第63-65页 |
3.3 模拟微重力对ZF4细胞中cep135的影响 | 第65-71页 |
3.3.1 模拟微重力对ZF4细胞cep135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65-68页 |
3.3.2 模拟微重力对ZF4细胞中CEP135蛋白的影响 | 第68-71页 |
3.4 模拟微重力对ZF4细胞中dre-miR-22a的影响 | 第71-73页 |
3.4.1 dre-miR-22a的靶预测 | 第71页 |
3.4.2 ZF4细胞中dre-miR-22a的实时定量PCR检测 | 第71-73页 |
3.5 dre-miR-22a过表达对cep135的影响 | 第73-81页 |
3.5.1 dre-miR-22a过表达实验 | 第73-74页 |
3.5.2 过表达对dre-miR-22a的影响 | 第74-77页 |
3.5.3 过表达对cep135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77-79页 |
3.5.4 过表达对CEP135蛋白的影响 | 第79-81页 |
3.6 dre-miR-22a与cep135的标靶关系的确认 | 第81-85页 |
3.6.1 双荧光素酶基因miRNA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1-82页 |
3.6.2 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的转染 | 第82-83页 |
3.6.3 共转染实验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的检测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5页 |
附录A cep135序列信息 | 第95-97页 |
附录B cep135序列的二级结构预测 | 第97-99页 |
附录C 各种转染条件的摸索 | 第99-104页 |
附录D 野生型和突变型cep135的3'UTR序列 | 第104-105页 |
附录E pmirGLO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 | 第105-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作者简介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