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5页 |
| 1.2.1 视频信道数据传输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视频信号显示技术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1.2.3 采样理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4页 |
| 1.2.4 位同步理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4-15页 |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模拟视频信道数据传输方案研究 | 第16-30页 |
| 2.1 电视图像传输制式介绍 | 第16-20页 |
| 2.1.1 NTSC制简介 | 第16-17页 |
| 2.1.2 PAL制简介 | 第17-19页 |
| 2.1.3 SECAM制简介 | 第19页 |
| 2.1.4 PAL、NTSC及SECAM制式优缺点对比 | 第19-20页 |
| 2.2 发送端数据编码方案的研究 | 第20-26页 |
| 2.2.1 数据传输带宽分析 | 第20-22页 |
| 2.2.2 基于电平检测的数据编码方案 | 第22-23页 |
| 2.2.3 基于边沿检测的数据编码方案 | 第23-24页 |
| 2.2.4 多进制调幅编码方案 | 第24-26页 |
| 2.3 接收端数据解码方案的研究 | 第26-29页 |
| 2.3.1 接收端待判决数据的选取 | 第26页 |
| 2.3.2 接收端判决方案的选择 | 第26-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模拟视频信道数据传输系统软件设计 | 第30-51页 |
| 3.1 NIOSII嵌入式处理器介绍 | 第30-34页 |
| 3.2 发送端软件设计 | 第34-41页 |
| 3.2.1 发送端整体框图 | 第34页 |
| 3.2.2 发送端各功能模块设计 | 第34-41页 |
| 3.2.3 发送端上位机模块设计 | 第41页 |
| 3.3 接收端软件设计 | 第41-50页 |
| 3.3.1 接收端整体框图 | 第42页 |
| 3.3.2 接收端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42-50页 |
| 3.3.3 接收端上位机模块设计 | 第5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及传输实验 | 第51-64页 |
| 4.1 发送端硬件电路设计 | 第51-54页 |
| 4.1.1 发送端硬件结构框图 | 第51-52页 |
| 4.1.2 发送端所用芯片功能及其相关电路 | 第52-54页 |
| 4.2 接收端硬件电路设计 | 第54-57页 |
| 4.2.1 接收端硬件结构框图 | 第55页 |
| 4.2.2 接收端所用芯片功能及其相关电路 | 第55-57页 |
| 4.3 数据传输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57-6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